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7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穆王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書史十人,記其所行之 地。

按:《拾遺記》云云。

平王 年晉董史佐籍黶掌晉之典籍

按《左傳昭公十五年》:「冬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后, 籍談為介。既葬,除喪,以文伯宴王,曰:『昔而高祖孫伯 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 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

孫伯黶,晉正卿籍談九世祖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適晉,為太史。籍黶與之共董督《晉典》,因為董氏,董狐其後。正義曰:僖二十二年傳曰:「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則辛有平王時人也。此王因籍說董,言晉國唯有籍、董二族,世掌典籍。

平王十八年。秦初有史以紀事。

按:《史記秦本紀》:「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 化者。」

漢承秦制,設太史令、丞,統于太常,但主星曆。設博士 掌通古今。後改《五經》博士。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 史、太卜、太醫六令丞。」

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至數十人。武 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宣帝黃龍元年,稍增員 十二人。

按《玉海》,《漢舊儀》,「文帝時,博士七十餘人,朝服元端章 甫冠,為待詔博士。」

宣帝甘露三年詔諸儒講五經同異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士

按《漢書宣帝本紀》:「甘露三年春三月己丑,詔諸儒講 《五經》同異。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 臨決焉。迺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士。」

成帝河平三年秋八月乙卯光祿大夫劉向校中祕書

按《漢書成帝本紀》云云。按《劉向傳》:「宣帝初立《穀梁 春秋》,徵更生受《穀梁》,講論五經於石渠。」

師古曰:《三輔舊事》云:「石渠閣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祕書。」

廢十餘年,成帝即位,更生乃復進用,更名向,遷光祿 大夫。是時,上方精於《詩》《書》,觀古文,詔向領校《中五經》 祕書。

師古曰:「言中者,以別於外。」

後漢

後漢設《五經》博士祭酒,以教弟子,掌承問,仍統於太 常。設侍中及黃門侍郎,以掌侍左右,備顧問。後又置 祕書監。

按《後漢書百官志》:「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僕射,中 興轉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 孟、梁丘京氏。《尚書》三,歐陽、大小夏侯氏。《詩》三,魯、齊韓 氏。《禮》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嚴、顏氏。掌教弟子。國 有疑事,掌承問對。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胡廣曰:「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長者也。古禮賓客得主人撰,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於地,舊說以為示有先。」《本紀》:「桓帝延熹二年,置祕書監。」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 問應對。法駕出,則多識者一人參乘,餘皆騎在乘輿 車後。」本有僕射一人,中興轉為祭酒,或置或否。

漢官秩云千石。《周禮》太僕于寶注曰:「若漢侍中。」蔡質《漢儀》曰:「侍中常伯,選舊儒高德,博學淵懿,仰占俯視,切問近對,喻旨,公卿上殿稱制,參乘佩璽,秉劍,員本八人陪見。」舊在尚書令僕射下尚書上,今官出入禁中,更在尚書下。司隸校尉見侍中,執板揖。河南尹亦如之。又侍中舊與中官,俱止禁中,武帝時,侍中莽何羅挾刃謀逆,由是侍中出禁外,有事乃入,畢即出。王莽秉政,侍中復入,與中官共止。章帝元和中,侍中郭舉與後宮通,拔佩刀驚上,舉伏誅,侍中由是復出外。

黃門侍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 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於殿中引王就坐。」

《漢舊儀》曰:黃門郎屬黃門令,日暮入對青瑣門拜,名曰夕郎。宮閤簿,青瑣門在南宮。衛瓘注《吳都賦》曰:青瑣,戶邊青鏤也。一曰:天子內有眉格,再重,裡青畫曰瑣。《獻帝起居注》曰:帝初即位,初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事。改給事黃門侍郎為侍中侍郎,去「給事黃門」之號,旋復復故。舊侍中、黃門侍郎,以在中宮者不與近密交。政誅黃門後,侍中、侍郎出入禁闈,機事頗露。由是王允乃奏「比尚書不得出入,不通賓客。」自此始也。又曰:「諸奄人官悉以議郎、郎中稱秩如故。諸署令兩梁冠陛,殿上得召都官從事以下。」

按《儒林傳》:「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