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帝幸東觀覽書林閱篇籍博選術藝之士以充其官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按《儒林傳》。「孝和亦數幸 東觀。覽閱書林。」
安帝永初四年春二月乙亥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元初五年置史官注紀太后德政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按《鄧皇后紀》,太后臨朝 十載,天下復平。元初五年,平望侯劉毅以太后多德 政,欲令早有注紀,上書安帝曰:「臣聞《易》載羲農而皇 德著,書述唐虞而帝道崇。故雖聖明,必書功於竹帛, 流音於管絃。伏惟皇太后膺大聖之姿,體乾坤之德, 齊蹤虞妃,比跡任、姒,孝悌慈仁,允恭節約,杜絕奢盈 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內朝,流化四海。」及元興、延 平之際,國無儲副,仰觀乾象,參之人譽,援立陛下為 天下主,永安漢室,綏靜四海。又遭水潦,東州饑荒。「垂 恩元元,冠蓋交路,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損膳解驂,以 贍黎苗。惻隱之恩,猶視赤子。克己引愆,顯揚仄陋,崇 晏晏之政,敷在寬之教,興滅國,繼絕世,錄功臣,復宗 室,追還徙人,蠲除禁錮。」政非惠和,不圖於心;制非舊 典,不訪於朝。弘德洋溢,充塞宇宙;洪澤豐沛,漫衍八 方,華夏樂化,戎狄混并。丕功著於大漢,碩惠加于生 人。巍巍之業,可聞而不可及;蕩蕩之勳,可誦而不可 名。古之帝王,左右置《史》,漢之舊典,世有注紀。夫道有 夷崇,治有進退,若善政不述,細異輒書,是為堯、湯負 洪水大旱之責,而無咸熙假天之美;高宗、成王有雉 雊迅風之變,而無中興康寧之功也。上考《詩》《書》,有虞 二妃,周室三母,修行佐德,思不踰閾。未有內遭家難, 外遇災害,覽總《大麓》,經營天物,功德巍巍若茲者也。 宜令史官著《長樂宮》,注《聖德頌》,以敷宣景燿,勒勳金 石,縣之「日月,攄之罔極,以崇陛下烝烝之孝。」帝從之。
獻帝中平六年始以士人為侍中給事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中平六年九月,即皇帝位,初令 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賜公卿以下至黃門 侍郎家一人為郎,以補宦官。所領諸署,侍於殿上。」
〈注〉《續漢志》曰:「侍中,比二千石,無員。」《漢官儀》曰:「侍中左蟬右貂,本秦丞相史,往來殿中,故謂之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武帝時,孔安國為侍中,以其儒者,特聽掌御坐唾壺,朝廷榮之。至東京時,屬少府,亦無員。駕出,則一人負傳國璽,操斬蛇劍,參乘,與中官俱止禁中。又曰:「給事黃門侍郎,六百石,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使關通中外。應劭曰:黃門侍郎,每日暮向青瑣闥拜,謂之夕郎。《輿服志》曰:「禁門曰黃闥,以中人主之,故號曰黃門令。」然則黃門郎給事黃闥之內,故曰黃門郎。本既無員,于此各置六人也。《獻帝起居注》曰:「自誅黃門後,侍中、侍郎出入禁中,機事頗露。由是王允乃奏侍中、黃門不得出」入,不通賓客,自此始也。靈帝熹平四年,改「平準」為「中準」,使宦官為令。自是諸內署令、丞,悉以閹人為之,故今並令士人代領之。
魏
明帝青龍四年夏四月置崇文觀徵善屬文者以充之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云云。
晉
晉置祕書監,統丞郎以典圖籍,著作郎以典史事,侍 中給事,仍備顧問。
按《晉書職官志》:「祕書監。案漢桓帝延熹三年,置祕書 監,後省。魏武為魏王,置祕書令、丞。及文帝黃初初,置 中書令,典尚書奏事,而祕書改令為監,後以何禎為 祕書丞,而祕書先自有丞,乃以禎為祕書右丞。及晉 受命,武帝以祕書并中書省,其祕書著作之局不廢。 惠帝永平中,復置祕書監,其屬官有丞有郎,并統著」 作省。
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漢東京圖籍在東觀,故使名 儒著作東觀,其有名,尚未有官。魏明帝太和中,詔置 著作郎於此,始有其官,隸中書省。及晉受命,武帝以 繆徵為中書著作郎。元康二年,詔曰:「著作舊屬中書, 而祕書既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為祕書著作。」於是 改隸祕書省。後別自置省,而猶隸祕書著作郎一人, 謂之「大著作郎」,專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 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
「侍中。」案黃帝時,風后為侍中,于周為常伯之任。秦取 古名置侍中,漢因之。秦、漢俱無定員,以功高者一人 為僕射。魏、晉以來,置四人,別加官者則非數。掌儐贊 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 不帶劍,餘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常侍對仗,侍中居 左,常侍居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及江左哀帝興 寧四年,桓溫奏省二人,後復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