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8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一卷目錄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六

  宋三

  孔武仲      周常

  程頤       顏復

  呂希哲      徐勣

  綦崇禮      胡交修

  勾濤       常同

  沈銖       劉章

  黃中       劉儀鳳

  胡銓       謝諤

  徐應龍      程珌

  徐夢莘      葉味道

官常典第二百七十一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六

宋三

孔武仲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弟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 士,中甲科,調穀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喪 二親,毀瘠特甚,右肱為不舉。元祐初,歷祕書省正字、 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嘗論科舉之弊,詆 王氏學,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 御試仍用三題,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 人。數月,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初罷侍從轉對,專責 以論思。武仲言:「苟不持之以法,則言與不言,將各從 其意,願輪二人次對。」時議祠北郊,久不決,武仲建用 純陰之月親祠,如神州地祗。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 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請從臣為州者,杖以下公坐, 止劾官屬,俟獄成聽大理約法,庶幾「刑不逮貴近,又 全朝廷體貌之意。」遂著為令。徙宣州。坐元祐黨奪職, 居池州,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復之。所著《詩》《書》《論語》 《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共百餘卷。

周常

按《宋史》本傳:「常字仲修,建州人。中進士第,以所著《禮 檀弓義》見王安石、呂惠卿,二人稱之,補國子直講、太 常博士。以養親,求教授揚州,年未五十即致仕。久之, 御史中丞黃復薦其恬退,起為太常博士,辭。元符初, 復申前命,兼崇政殿說書,遷著作佐郎。疏言:『祖宗諸 陵器物止用塗金,服飾又無珠玉,蓋務在質素,昭示』」 訓戒。自裕陵至宣仁后寢宮乃施金珠,願收貯景靈 殿以遵遺訓。詔置之奉宸庫。擢起居舍人。鄒浩得罪, 常於講席論救,貶監郴州酒稅。徽宗立,召為國子祭 酒、起居郎。從容言:「自古求治之主,未嘗不以尚志為 先,然溺於富貴逸樂,蔽於諂諛順適,則志隨以喪,不 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長,不可偏 棄。」時以天暑,令記注官卯漏正即勿奏事,仍具為令。 常言:「本朝記注,類多兼諫員,故凡言動,得以所聞見 論可否。神宗皇帝時,修注官雖不兼諫職,亦許以史 事於崇政、延和殿直前陳述。陛下於炎暾可畏之候, 暫停進對,亦人情之常。若著為定令,則必記於《日錄》, 傳之史筆,使後人觀之,將以為倦於聽納,而忘先帝 之美意矣。」事遂寢。進中書舍人、禮部侍郎。蔡京用事, 不能容,以寶文閣待制出知湖州。尋又奪職,居婺州, 復集賢殿修撰。卒,年六十七。

程頤

按《宋史》本傳:「頤字正叔,治平、元豐間,大臣屢薦,皆不 起。哲宗初,司馬光、呂公著共疏其行義曰:『伏見河南 府處士程頤,力學好古,安貧守節,言必忠信,動遵禮 法。年踰五十,不求仕進,真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 望擢以不次,使士類有所矜式』。詔以為西京國子監 教授,力辭。尋召為祕書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 說書,即上疏言:「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今人民善教其 子弟,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況陛 下春秋之富,雖睿聖得於天資,而輔養之道不可不 至。大率一日之中,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寺人宮女 之時少,則氣質變化,自然而成。願選名儒入侍勸講, 講罷留之,分直以備訪問。或有小失,隨事獻規,歲月 積久,必能養成聖德。」頤每進講,色甚莊,繼以諷諫聞。 帝在宮中,盥而避蟻,問:「有是乎?」曰:「然。誠恐傷之爾。」頤 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神宗喪未除,冬 至百官表賀。頤言:節序變遷,時思方切,乞改賀為慰。 既除喪,有司請開樂置宴,頤又言:「除喪而用吉禮,尚 當因事張樂,今特設宴,是喜之也。」皆從之。帝嘗以瘡 疹不御邇英累日,頤請宰相問安否,且曰:「上不御殿, 太皇不當獨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 相以下始奏請問疾。蘇軾不悅於頤,頤門人賈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