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八十一卷目錄
翰林院部雜錄一
官常典第二百八十一卷
翰林院部雜錄一
《小說舊聞記》:祕書省內有落星石,薛少保畫鶴,賀監 草書郎餘慶畫鳳,相傳號為四絕。元和中,韓公武為 祕書監,挾彈中一鶴之眼,時謂之「五絕。」又省之東即 義威衛,荒穢摧毀,其大廳逼校正院,南對御史臺。有 人嘲之曰:「門緣御史塞,廊被校書侵。」
唐《國史》補兩省謔起居郎為「螭頭」,以其立近石螭也。 中書、門下官並于西省上事,以便禮儀。五品以上宰 相送之,仍並廊參。
《翰林志》:昔宋昌有言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 無私。」夫翰林為樞機宥密之地,有所慎者,事之微也。 若制置任用,則非王者之私。漢制,尚書郎主作文書 起草更直于建禮門,內臺給青縑白綾,或以錦被帷 帳氈褥,畫通中枕。大官供食,湯官供餅餌五熟果,五 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與今翰林之制略同,而所掌 輕也。漢武帝時,嚴助、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東 方朔、枚皋之徒皆在左右。是時朝廷多事,中外論難, 大臣數詘,亦其事也。
唐興,太宗始于秦王府開文學館,擢房元齡、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學士,給五品珍膳,分為三番 更直,宿于閣下,討論墳典,時人謂之「登瀛洲。」貞觀初, 置弘文館學士,聽朝之隙,引入大內殿,講論文義,商 較時政,或分夜而罷。至元宗置麗正殿學士,名儒大 臣皆在其中。後改為集賢仙殿,亦草書詔。至翰林置 學士,集賢書詔乃罷。
初,國朝修陳故事,有中書舍人六員,專掌詔誥,雖曰 禁省,猶非密切,故溫大雅、魏徵、李百藥、岑文本、褚遂 良、許敬宗、《上官儀》時召草制,未有名號。乾封已後,始 曰「北門學士」,劉懿之、劉褘之、周思茂、元萬頃、范履冰 為之。則天朝蘇味道、韋承慶,其後上官昭容獨掌其 事。睿宗則蘇稷、賈膺福、崔湜。元宗初,改為翰林待詔, 張說、陸堅、張九齡、徐安貞相繼為之,改為翰林供奉。 開元二十六年,劉光謹、張垍乃為學士,始別建學士 院于翰林院之南。又有韓紘、閻伯輿、孟匡、陳兼、李白、 蔣鎮在翰林院,雖有其名,不職其事。已後,翰林始兼 學士之名。代宗初,李泌為學士,而今《壁記》不列名氏, 蓋以不職事之故也。
凡參議、奏論、撰述、注釋無定名,奏復無晝夜。凡徵天 下草澤之士,臨軒策試,則議科設問,覆定與奪。凡受 宣有堂曆,自記有承旨簿記。大抵漏泄、稽緩、遺失、忘 誤,四者之禁無殊,而漏泄之禁為急。天竇十二載,安 祿山來朝,元宗欲加同中書平章事,命張垍,制不行。 及其去也,怏怏滋甚。楊國忠曰:「此張之告也。」遂貶廬 溪郡司馬。兄均,建安郡太守,弟埱,宜春郡司馬。德宗 雅尚文學,注意是選,乘輿每幸學士院,顧問錫賚,無 所不至;御饌珍肴,撤而賜之。又嘗召對于玉堂,移院 于金鑾殿,對御起草,詩賦唱和,或旬日不出。吳通微 昆季,同時擢用,與陸贄爭恩不葉,甚于水火,天下醜 之。貞元三年,贄上疏曰:「伏詳今式及國朝典故,凡有 詔令,合由于中書。如或墨制施行,所司不須承受,蓋 所以示王者無私之義,為國家不易之規。貞觀中,有 學士一十八人,太宗聽朝之餘,但與講論墳籍,時務 得失,悉不相干」,《實錄》之中,具載其事。元宗末,方置翰 林,張垍因緣國親,特承寵遇,當時之議,以為非宜。然 止于唱和文章,批答表疏,其于樞密輒不知。肅宗在 靈武、鳳翔,事多草創,權宜濟急,遂破舊章。翰林之中, 始掌書詔,因循未革,以迄于今,歲月滋深,漸逾職分。 頃者物議尤所不平,皆云「學士是天子私人,侵敗綱 紀,致使聖代虧至公之體,宰相有備位之名。陛下若 俯順人情,大革前弊,凡在詔敕,悉歸中書,遠近聞之, 心稱至當。若未能變改,且欲因循,則學士年月校深, 稍稍替換。一者謗議不積,二者氣力不衰。君臣之間, 庶全終始。事關國體,不合不言。」疏奏不納。雖徵據錯 謬,然識者以為知言。貞元末,其任益重,時人謂之內 相。而上多疑忌,動必拘防。有守官十三考而不遷,故 當時言內職者,榮滯相半。及順宗不懌,儲「位未立,王 叔文起于非類,竊學士之名,內連牛美人、李忠言,外 結姦黨,取兵柄,弄神器,天下震駭。」是時,鄭絪為內庭 之老,首定大計,今上即位,授絪中書侍郎平章事。初, 姜公輔行在命相,及就第而拜之。至李吉甫除中書 侍郎、平章事,適與裴垍同直,裴垍草《吉甫制》,吉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