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0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直與寧陽侯陳懋等請仍遣實。報曰:「俟善歸議之。」已 而善竟奉上皇還。二年,也先遣使入貢,且請答使。直 屢疏言:邊備未修,芻糧未積,瘡痍未復,宜如其請,遣 使往,以觀虛實,開導其。善不許。無何,也先遣騎入塞, 以報使為辭。直與群臣復請之,卒不許。直等乃上疏 言:「陛下銳意治兵,為戰守計,真大有為之主。然使命 不通,難保其不為寇。宜敕沿邊守臣,發兵遊徼,有警 則入保,無事則力耕。陛下於幾務之暇,時召京營總 督、總兵,詢以方略,誠接而禮貌之,信賞罰以持其後, 斯戰守可言也。」帝曰:「善。」中書舍人何觀劾直等在先 朝阿附權奸,今老猾,不宜置左右。帝怒,下觀獄,杖而 貶之。其明年,帝欲易太子,未發。會思明土知府黃𤣾 以為請。帝喜,下禮部議。胡濙唯唯。文武諸臣議者九 十一人,當署名,直有難色。陳循濡筆強之,乃署。竟易 皇太子。直進兼太子太師,賜金幣加等。頓足嘆曰:「此 何等大事,乃為一蠻酋所壞,吾輩愧死矣!」景帝疾亟, 直濙等會諸大臣、臺諫請復立沂王為皇太子,推大 學士商輅草。疏未上,而石亨、徐有貞等奪門迎上皇 復位,殺王文等。疏草留姚夔所,嘗出以示郎中陸昶, 歎曰:「是疏不及進,天也。」直遂乞休,賜璽書、金綺、楮幣, 給驛歸直。為人方面修髯,儀觀甚偉。性嚴重,不苟言 笑,及與人交,恂恂如也。在翰林二十餘年,稽古代言, 編纂記注之事,多出其手。與金谿、王英齊名,人稱二 王以居地,目直曰「東王」,英曰「西王。」為侍郎,次當入閣, 楊士奇不欲也。及長吏部,益廉慎。時初罷廷臣薦舉, 方面大吏專屬吏部,直委任曹郎,嚴抑奔競。凡御史 巡方歸者,必令具所屬賢否,以備選擢,稱得人。其子: 為南國子博士,考績至部。文選郎欲留侍直,直不 可,曰:「是亂法自我始也。」朝廷以直老,命何文淵為尚 書佐之。文淵去,又命王翱,部遂有二尚書。直為尚書 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帝優禮之,免其常朝。比 家居,嘗從諸佃僕耕蒔,擊鼓歌唱,諸子孫更迭舉觴 上壽。直歎曰:「曩者西楊抑我,令不得共事。然使我在 閣,今上復辟,當不免遼陽之行,安得與汝曹為樂哉!」 天順六年卒。年八十四。贈太保,諡《文端》。仕至翰林 檢討,亦以學行稱。曾孫思,自有傳。

崔恭

按《明外史》本傳:「恭字克讓,廣宗人。正統元年進士。除 戶部主事,督餉延綏,有能聲。以楊溥薦,擢萊州知府。 內地輸遼東布,悉貯郡庫,歲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 別構屋三十楹貯之,請約計歲輸外餘以充本府軍 餉,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師,遣民兵數千入 援。廷議城臨清,檄發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請俟秋 成。」居府六年,萊人以比漢楊震。景泰中,超遷湖廣右 布政使。諸司供給,率取之民。恭與僚佐約,悉罷之。公 安、監利流民擅相殺,恭下令願附籍者聽,否則迨秋 遣歸,眾遂定。尋遷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廣濟庫,官吏 乾沒五十萬。恭白於巡撫韓雍,典守者咸獲罪。定《均 徭法》,酌輕重,十年一役,遂為定例。寧王奠培不法,恭 劾之,削其護衛,王稍戢。天順二年遷右副都御史,代 李秉巡撫蘇、松諸府。按部進耆老各言利病為興革。 與都督徐恭浚儀真漕河,又浚常鎮河,避江險。已,大 治吳淞江。起崑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鶴江,又自白鶴 江至嘉定卞家渡迄莊家涇,凡浚萬四千二百餘丈。 又浚曹家港、蒲匯塘、新涇諸水,民賴其利,目曹家港 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羨則例》,李秉改定。以賦輕 重遞盈縮,其例甚平,而難於稽算,吏不勝煩擾。恭乃 罷去,悉如忱舊。吏部缺,右侍郎李賢、王翱舉恭,遂召 用。置《勸懲簿》,有聞,皆識之。翱甚倚恭。轉左。父憂,起復。 成化五年,尚書李秉罷,商輅欲用姚夔,彭時欲用王 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謂時實逐秉,喧謗於朝,時稱病 不出。侍讀尹直以時概皆己鄉人,恐因此得罪,急言 於輅,以恭代秉為尚書。五月以母喪歸。喪畢,起南京 吏部,劾罷諸司不職者數人。尋奉敕參贊機務。居三 年,致仕。又二年卒。贈太子少保,諡莊敏。

陳俊

按《明外史》本傳:「俊字時英,莆田人。舉鄉試第一,登正 統十三年進士。除戶部主事,督天津諸衛軍採草,奏 減新增額三十五萬束。豪猾侵蘇松,改折銀七十餘 萬兩,俊往督,不數月畢輸。尚書金濂以為能,俾典諸 曹章奏。歷郎中。天順五年,兩廣用兵,俊督餉時,州縣 殘破,帑藏殫虛弛,鹽商越境,令引加米二斗,軍興賴」 以無乏。母喪,不聽歸,蠻平,始還。初,俊為主事,奔父喪, 賻者皆卻之。至是,文武將吏醵金,賻亦不納。成化初, 擢南京太常少卿。四年召拜戶部右侍郎。俊練習錢 穀,四方災傷,邊鎮急芻餉。奏請遝至,裁決咸當。尚書 楊鼎深倚之。京師大饑,先後發太倉粟八十萬石,平 糶,石值六錢。豪猾乘時射利,俊請糴以升斗為率,過 一石勿與,饑民獲濟。尋議用兵河套,敕俊赴河南、山、 陜會巡撫諸臣畫芻餉,發帑金二十萬助之。俊以邊 庾空竭,歲又不登,而榆林道險遠,轉輸難,乃發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