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歸德司戈》,正九品上曰「仁勇校尉,正九」品下曰仁 勇副尉。懷化執戟長上;從九品上,曰陪戎校尉,從九 品下曰陪戎副尉。歸德執戟長上。自四品以下,皆番 上於兵部,以遠近為八番,三月一上,三千里外者免 番輸資如文散官,唯追集乃上。六品以下,尚書省送 符。「懷化大將軍、歸德大將軍配諸衛上下,餘直諸衛 為十二番,皆月上。忠武將」軍以下,游擊將軍以上,每 番閱彊毅者,直諸衛,番滿有將略者以名聞。兵部主 事四人,職方主事二人,駕部主事二人,庫部主事二 人,從九品上。以主事、令史、書令史署覆文案,出符目, 以亭長啟閉傳禁約,以掌固守當倉庫及陳設。
〈注〉龍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職方曰司城,駕部曰司輿,庫部曰司庫。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寶十一載曰「武部」,駕部曰「司駕。」有兵部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職方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駕部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庫部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職方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地圖、城隍、鎮戍、烽候、防 人、道路之遠近,及四夷歸化之事。凡《圖經》非州縣增 廢,五年乃修,歲與版籍偕上。凡蕃客至,鴻臚訊其國 山川風土,為圖奏之,副上於職方殊俗入朝者,圖其 容狀、衣服以聞。
駕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輿輦、車乘、傳驛、廐牧、馬 牛、雜畜之籍。凡給馬者,一品八匹,二品六匹,三品五 匹,四品、五品四匹,六品三匹,七品以下二匹。給傳乘 者,一品十馬,二品九馬,三品八馬,四品、五品四馬,六 品、七品二馬,八品、九品一馬。三品以上敕召者,給四 馬,五品三馬,六品以下有差。凡驛馬,給地四頃,蒔以 苜蓿。凡三十里有驛,驛有長,舉天下四方之所達,為 驛千六百三十九。阻險無水草。鎮戍者視路要隙置 官馬,水驛有舟。凡傳驛馬驢,每歲上其死損、肥瘠之 數。
庫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戎器、鹵簿儀仗。元日冬 至陳設、祠祀、喪葬,辨其名數而供焉。凡戎器,色別而 異處,以衛尉幕士暴涼之。京衛旗畫蹲獸、立禽,行幸 則給「飛走旗。」凡諸衛儀仗,以御史涖其庋掌。武庫器 仗,則兵部長官涖其修完。京官五品以上征行者,假 甲、纛、旗、幡、槊。諸衛給弓,千牛給甲。
遼
遼制,設北樞密院,掌兵機武銓、群牧之政。後設南面 朝官,有漢人樞密院,而尚書省復具兵部長貳曹郎 之職。
按《遼史百官志》:遼國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宮帳部 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 而治,得其宜矣。初,太祖分樞密為北、南院,北樞密視 兵部,契丹北樞密院掌兵機武銓,群牧之政,凡契丹 軍馬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帳殿之北,故名北院。 元好問所謂「北衙不理民」是也。
北院樞密使。
知北院樞密使事。
知樞密院事。
北院樞密副使。
知北院樞密副使事。
同知北院樞密使事。
簽書北樞密院事。
北院都承旨。
北院副承旨。
北院林牙。
知北院《貼黃》。
給事北院知《聖旨頭子事》。
掌北院頭子。
北樞密院敞使。
北院郎君。
北樞密院通事。
北院掾史。
北樞密院中丞司。
北南樞密院點檢中丞司事。
總知中丞司事。
北院左中丞。
北院右中丞。
同知中丞司事。
北院事。御
南面朝官 遼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 乃用唐制,復設南面臺院官。漢人樞密院,本「兵部之 職,在周為大司馬,漢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內置樞 密院,後改用士人。晉天福中廢,開運元年復置。太祖 初有漢兒司,韓知古總知漢兒司事。」太宗入汴,因晉 置樞密院,掌漢人兵馬之政,初兼尚書省。
樞密使。太宗大同元年見樞密使李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