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1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朕沖歲,黨同執違,敗父子之情,傷君臣之義,往且勿 問。其奉先殿西室亟修葺,盡朕歲時追遠之情。」時嘉 靖三年四月也。頃之,極陳四方災異,言:「自去年六月 迄今二月,其間天鳴者三,地震者三十八,秋冬雷電 雨雹十八,暴風、白氣、地裂、山崩、產妖各一,民饑相食 二,非常之變,倍於往時。願陛下率先群工,捄疾苦,罷 營繕,信大臣,納忠言,用回天意。」帝優詔報之。踰月,手 敕名奉先殿西室為觀德殿,遂命一鵬偕中官賴義、 京山侯崔元迎獻帝神主於安陸。一鵬等復上言:「歷 考前史,並無自寢園迎主入大內者。此天下後世觀 瞻所係,非細故也。且安陸為恭穆啟封之疆,神靈所 戀。又陛下龍興之地,王氣所鍾,故我太祖重中都,太 宗重留都,皆以王業所基,永修世祀。伏乞陛下俯納 群言,改題神主,奉安故宮,為百世不遷之廟。其觀德 殿中別設神位香几,以慰孝思。則本生之情既隆,正 統之義亦盡。」奏入,不納。一鵬乃行,慮使者為道途患, 疏請禁約。帝善其言而戒飭之。比還朝,則廷臣已伏 闕哭爭,朝事大變,而給事中陳洸譸張尤甚。一鵬抗 疏曰:「大禮之議斷自聖心,正統本生,昭然不紊。而洸 妄謂陛下誕生於孝宗沒後三年,嗣位於武宗沒後 二月,無從授受,其說尤為不經。謹按《春秋》以受命為 正始,故魯隱公上無所承,內無所受,則不書即位。今 陛下承武宗之遺詔,奉昭聖之懿旨,正合《春秋》之義。 而洸謂孰從授受,是以陛下為不得正始也。洸本小 人,不痛加懲艾,無以杜效尤之漸。」不聽。其年九月以 本官入內閣,專典誥敕,兼掌詹事府事。《武宗實錄》成, 進尚書,領職如故。尋以省墓歸,還朝仍典誥敕。未幾, 出理部事。典內閣誥敕者,皆需次柄政。而張璁、桂萼 新用事,素銜一鵬異己,乃用為南京吏部尚書,加太 子少保。居二年,南京官劾諸大臣王瓊等不職,一鵬 與焉。遂乞致仕,給廩如故事。卒,贈太子太保,諡「文端。」 子子孝,湖廣參政。

霍韜

按《明外史》本傳:「韜字渭先,南海人。舉正德九年會試 第一。謁歸成婚。讀書西樵山,經史淹洽。世宗踐阼,除 職方主事。楊廷和方柄政,韜上言:『閣臣職參機務,今 止票擬,而裁決歸近習。輔臣失參贊之權,近習起干 政之漸。自今章奏請召大臣面決施行。講官、臺諫班 列左右,眾議而公駁之。宰相得取善之名,內臣免招 權之謗』。」因言「錦衣不當典刑獄,東廠不當預朝議;撫 按兵備官不當以軍功授秩;廕興府護衛軍不當盡 取入京,概授官職;御史謝源、伍希儒赴難有功,不當 罷黜;平逆藩功,自安慶、南昌外,不當濫敘。」帝嘉納之。 及《大禮》議起,禮部尚書毛澄力持《考孝宗》。韜測知帝 意,私為《大禮議》駁之。澄貽書相質難。韜三上書極辨 其非,已知澄意不可回。其年十月,上疏曰:「『按廷議,謂 陛下宜以孝宗為父,興獻王為叔,別擇崇仁王子為 獻王後。考之古禮則不合,質之聖賢之道則不通,揆 之今日之事體則不順。考《儀禮喪服章》云:『斬衰為所 後者』。又云:『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是於所後者』。蓋無 稱為父母之說,而於」本生父母又無改稱伯叔父母 之云也。漢儒不明其義,謬為邪說,曰「為人後者為之 子。」果如其言,則漢宣帝當為昭帝後矣。然昭帝從祖 也,宣帝從孫也,孫將謂祖為父,可乎?唐宣宗當為武 宗後矣,然武宗姪也,宣宗叔也,叔反謂姪為父可乎? 吳諸樊兄弟四人,以國相授受,蓋迭相為後矣,是兄 弟自具高曾祖考也,而可乎?故曰考之古禮則不合 也。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所得私也。宋人之告 其君曰:「仁宗於宗室中特簡聖明,授以大業,陛下所 以負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孫萬世相承,皆先帝之德。」 蓋謂仁宗以天下授英宗,宜舍本生父母而以仁宗 為父母也。臣以聖賢之道觀之,《孟子》言:舜為天子,瞽 瞍殺人,皋陶執之,舜則竊負而逃,是父母重而天下 輕也。若宋儒之說,則天下重而父母輕矣。故曰:「求之 聖賢之道則不通也。」武宗嗣孝宗,歷十有六年,孝宗 非無嗣也,今強欲陛下重為孝宗之嗣,何為者哉?夫 陛下為孝宗子矣,誰為武宗子乎?孝宗有兩嗣子矣, 武宗獨無嗣子,可乎?臣子於君父一也,既不忍孝宗 之無嗣,獨忍武宗之無嗣乎?若曰武宗以兄,固得享 弟之祀,則孝宗以伯,獨不得享姪之祀乎?既可越武 宗直繼孝宗矣,獨不可并越孝宗直繼憲宗乎?武宗 無嗣,無可如何矣,孝宗有嗣,復強繼其嗣,而絕興獻 之嗣,是於孝宗無所益,而於興獻不大有損乎?故曰 「揆之今日」之事體則不順也。然臣下之為此議也,其 故有三:曰前代故事之拘也,曰不忘孝宗之德也,曰 避迎合之嫌也。今陛下既考孝宗矣,尊興獻王以帝 號矣,則將如斯而已乎?臣竊謂帝王之相繼也,繼其 統而已矣,固不屑屑於父子之稱也。惟繼其統,則不 惟孝宗之統不絕,即武宗之統亦不絕矣。然則「如之 何而可乎?惟陛下於興獻王得正父子之稱,以不絕 天性之恩。於國母之迎,得正天子之母之禮。復於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