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名公在位,天下仰賴焉。秦官有御史大夫,在漢為 三公,職副丞相,闕則大夫遷,或名司空,或復舊號,史 足徵也。議大政必下丞相御史,其廷署古曰「府」,近曰 「臺」,其衣冠章綬,品秩所規,載於甲令。聖朝臣唐虞高 尚之賢,內周漢不賓之俗,登人於五福,薦樂於《九歌》, 帝德廣運而瑞草生,天威震動而神羊至,故柱石骨 鯁之老更拜焉。距義寧至先天,登宰相者十二。〈或作一十〉 人,以本官參政事者十三人,故相任者四人;藉威聲 以稜檄外,按戎律者八人。官或改稱大司憲,臺或分 為左右,肅政罷置不恆,從其宜也。開元、天寶中,刑措 不用,元元休息。由是務𥳑益重,地清彌尊,任難其人, 多舉勳德至宰輔者四人,宰輔兼者二人,故相任者 一人,兼節度者九人,異姓封王者二人。尊號加孝德 之明年,樂成公自尚書左丞兼文部選,崇德也。昭融 《禮經》,嗣續文雅。張仲孝友,山甫將明,風度可以師長 人倫,動靜可以訓齊天下。喬嶽鎮定,嘉量平均,心為 百行之宗,體備四時之氣。雅有之曰:「文武吉甫,萬邦 為憲。」樂成有焉。至若教行於無訟之前,慮辨於未萌 之始。未萌而慮,則求煩不獲;無訟而教,則何用不臧? 寬細瑕為大體,復故事為新政,小人畏法,君子夷心, 無隱情於國家,無愧辭於神道,堂堂乎《大雅》之素也。 初廳壁列先正之名,記而不敘,公以為艱難之選,將 俟俊〈文粹作後〉「人謂華嘗備屬僚,或知故實,授簡之恩至, 屬詞之藝寡,無以允副非常之待,所報者直,質而少 文。」天寶十四年六月十五日記。
《風憲宏綱序》元·馬祖常
世祖肇建官制,興起文物,屬命御史臺昭布體統,振 肅綱維,正儀崇化,靡不緝綏。迨及列聖繼明,屢揚寶 訓,亦靡不顯示常憲,儆爾有官。欽惟皇上日月中天, 燭見幽隱,紹述祖宗成法,申命臺端,嚴茲糾劾,不俾 瘝官貽憂惸獨。於是臺臣協恭奉職,上體淵衷,下宣 風紀,謂「古象魏有法,道路有徇。今國家肅清臺綱,汲」 引言路,其見諸訓辭者,光大深厚,粲然有章。宜編綴 成書,載在簡冊,垂告內外,俾當察視司持平者有所 徵焉。既奏,上制曰「可。」嗚呼盛哉!凡我耳目之官,尚知 佩服之,毋怠。文林郎監察御史馬祖常謹序。
《都察院箴》明·宣宗
歷代建官,皆有御史,任之耳目,委以綱紀。糾違繩愆, 激濁揚清。用獻嘉言,惟直與明。祖宗之制,有長有貳。 其下之屬,凡十有四。敷達民隱,舉察官邪,必究大體。 毋剋毋頗,必由中道。毋過不及。毋以賄遷,毋以勢懾。 敦仁之存,篤義之行,冰霜之清,松柏之貞。凡爾憲臣, 敬慎以勗。庶幾朝政,資爾以肅。媕婀緘默,徒取充位 職是用弛,國則何賴。必端諸心,必脩諸己。庶懋爾績, 庶輔予理。
《京畿道題名記》徐階
御史,以監察為職,出入中外,激揚刺舉,無避大吏。京 畿道又在十三道之右,為特置焉。說者謂始以僉都 御史領之,後乃易以御史之久次者。然其沿革不見 於《會典》。而今兩京畿道印,其一有文曰「洪熙元年造」, 則其領以御史也久矣。豈僉都御史之設,乃洪武、永 樂間事,而御史其定制歟?嘉靖丙午,今中丞王君某 以御史視道事,值署舍為雨所圯,修復之。既而稽前 之蒞茲道者,其姓名往往不存,喟然慨文獻之湮沒 也。於是即所聞見,扁之署中,而請予記。其後御史党 君某、今廷尉魏君某、張君某、太僕鄢君某、御史邢君 某繼至,遂相與勒石題名,以申前請。予惟國朝建立 諸司,條理品式,燦然備具。而又於文案嚴「照刷」之條, 重埋沒違枉、規避之罰,期以杜吏欺、飭法守,故每省 必命御史董之。而是道之設,則又居京師重地,凡六 曹、五府、百司庶正,文案之照刷咸屬焉。故其文移之 體,視諸道有加,蓋重其任,俾得行其法也。及久,吏既 視以為常,而御史間亦習於姑息,送刷者舉其一,或 遺其二,照刷者詳於細或略於大,而當時建署設官 之良法美意,且將為虛文故事,日以墜失,則前此姓 名之不存,復何怪哉?今諸君精明剛毅,咸克舉其職 而肆其餘力,搜羅前人,列之貞石,將俾來者指其名, 第其政,於以審淑慝之辨,其慮遠矣。然予又聞今世 文人學士往往重史籍,而於文卷則詆為鄙俗,至卻 去不欲觀夫文卷。視史籍雖其文不同,然而國之故 實,與夫賢人君子經世佐時之具,民生政治休戚興 替之由舉於是。在其有資於見聞政理,宜無不同,而 輕重之若是其異,是大惑也。嗚呼!士誠知文卷之不 可鄙,則其從事於照刷,有不思盡其心以舉其職者 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