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5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禮官檢詳典禮以聞。范鎮時判太常寺,上言:「漢宣帝 於昭帝為孫,光武於平帝為祖,則其父容可稱皇考, 而議者猶非之。今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王,則其失 非特漢宣、光武之比矣。」

《山堂肆考》:范希純為太常丞。舊制,太廟薦享,逐室設 常食一牙盤。元豐四年奏罷之。希純奏請復舊制,易 其名曰「薦羞。」

《東都事略》:熙寧初,劉攽知太常禮院。會建言講官願 得坐講。下太常議,攽曰:「侍臣侍見天子,應對顧問,曰: 『討論不可安坐自若避席立語,乃古今常禮』。」時議者 不一,卒如攽言。

《山堂肆考》:司馬光知禮院時,中官凌允言死,詔特給 鹵簿。光論名器不可假人,允言近習之臣,非有元勳 大勞,而贈三公,給鹵簿,其為繁纓,不亦大乎!

《卻掃編》:劉資政玨,靖康間為太常少卿,因檢視禮器 庫,見有故祭服甚多,將建請以為戰士衲衣。有老吏 諫曰:「祭器弊則埋之,祭服弊則焚之,禮也。奈何以為 戰士衣乎?」劉默然無以應。

《呂東萊集》:王居正字剛中,為太常博士。朝廷懲創王 氏邪說之禍,會故相韓忠彥議諡居正云:「熙寧初,闢 近臣坐講之請,有功名教,宜謐文禮。」而韓氏子乃以 故事未有以禮為諡者,謁宰相求改,居正卒不改。 《東都事略》:太常寺音律官田琮以上所御九絃琴、五 絃阮並協律,以旋宮相生之法,畫為圖獻上,上善之。 《金史張行簡傳》:行簡改禮部侍郎,轉對,因論典故之 學,乞於太常博士之下,置檢閱官二員,通禮學資淺 者使為之,積資乃遷博士。

《元史徐世隆傳》:「世隆為燕京等路宣撫使。中統三年, 宣撫司罷,世隆還東平,請增宮縣大樂、文武二舞,令 舊工教習,以備大祀。制可,除世隆太常卿以掌之,兼 提舉本路學校事。四年,世祖問堯、舜、禹、湯為君之道, 世隆取書所載帝王事以對。帝喜曰:『汝為朕直解進 讀,我將聽之』。」書成,帝命翰林承旨安藏譯寫以進。至 元元年,遷翰林侍講學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諮訪 而後行,詔命典冊,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國,當 行中國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廟。」因以圖上, 乞敕有司以時興建。從之。踰年而廟成,遂迎祖宗神 御,奉安太室,而大饗禮成。帝悅,賞賜優渥。俄兼戶部 侍郎,承詔議立三省,遂定內外官制上之。時朝儀未 立,世隆奏曰:「今四海一家,萬國會同,朝廷之禮,不可 不肅,宜定百官朝會儀。」從之。七年,遷吏部尚書。 《李好文傳》:好文同知太常禮儀院事。帝之親祀也,至 寧,宗室遣阿魯問曰:「兄拜弟可乎?」好文與博士劉聞 對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也。」帝遂拜。由是,每親祀,必命 好文攝禮儀使。

《枝山》。前聞高皇帝以天縱之聖,功德廣大,金匱之策, 不可勝紀。草莽臣何敢僭褻以入私編?然剽聞一二, 不敢隱默。自敬天事神,至於禮樂末節,罔不究心。以 樂舞生,不娶顓潔,特創神樂觀居之,俾從黃冠之列, 贍給優厚。所轄錢糧,例不刷卷,曰「要他事神明底人 不要與他計較。」常膳之外,復益予肉銀若干,曰「無使 飢寒亂性。」諸武舞執干盾之屬。後易褚甲以繪兵其 上防微之意,又因以見焉。

太常寺部雜錄

賈誼《新書胎教雜事》青史氏之記曰:古者胎教之道, 王后有身之七月而就蔞室,太師持銅而御戶左。此 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撫樂而稱不 習,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 「聲中某律。」

李氏《刊誤》:「九卿太常,專掌禮樂,累代沿習,不更其名。 又春官氏主國之五禮:吉、凶、賓、軍、嘉也。寺有少卿、博 士,禮部有郎中、員外郎,慎選儒學達於典禮者,足以 咨訪大國儀範,豈有闕文?而代宗皇帝用顏真卿為 禮儀使,真卿博通典式,曷不授太常卿、禮部尚書,而 使掌國禮,奈何禮儀以使為名,則何異營田租庸者」 乎?《前史》所無。我唐有之,必為後世之譏,宜亟去其名 也。

《卻掃編》:「許少伊右丞,宣和間初除監察御史,夜夢綠 衣而持雙玉者隨其後。未幾,劉希范資政玨繼有是 除。靖康初,為太常少卿,復夢緋衣而持雙玉者隨其 後。未幾,劉亦為奉常。時劉以淵聖登極恩,初易章服 也。」

《嬾真子》:自唐以來,呼太常卿為樂卿。或云:太常禮樂 之司,故有此名。然不呼為禮卿,何也?《前漢·食貨志》:武 帝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第八級曰樂卿。後之文人,因 取二字用之,亦自無害耳。

《退朝錄》:「太常寺,國初以來皆禁林之長主判,而禮院 自有判院、同判院。大中祥符中,符瑞繁縟,別建禮儀 院,輔臣主判,而兩制為知院。天禧末,罷知院。天聖中, 省禮儀寺,並兼禮儀事,近有至六七人者。」按唐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