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5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惠宗建文四年革太祝

按:《明會典》:「洪武三十五年革太祝」即建文四年

成祖永樂十八年題樂舞生隨駕於燕

按《明會典》。「永樂十八年題樂舞生三百名,隨駕於燕。 定都後,額設五百二十七名。」

宣宗宣德七年奏建太常寺

按《宣德實錄》:宣德七年八月,行在太常寺奏:「永樂中, 本寺寄處故元萬壽宮承慶堂,祭器神帛品物皆貯 於內,請別建置。」上諭工部尚書吳中曰:「太常專奉神 明,亟尋潔淨之處。從之。」

按《明一統志》:「太常寺在後府南,典簿廳附焉。外有神 樂觀、犧牲所,各祠祭署亦附焉。」

世宗嘉靖九年定太常寺一應職守

按《明會典》:凡每歲祭祀日期,本寺官預於歲前十二 月初一日,奉天殿今皇極殿具奏。以正月大祀天地為首。 嘉靖九年、令冬至前具奏、以大祀圜丘為首

凡大祀圜丘、先期五十日、題請。大祀方澤、先期一月、 題請本寺官擇吉日、詣犧牲所滌牲。屬官每日一員 輪滌

凡大祀天地,舊制,先於奉先殿,恭請太祖高皇帝、成 祖文皇帝配享。嘉靖九年更定,冬至大祀天於圜丘, 夏至大祀地於方澤,啟蟄祈穀於上帝,俱奉太祖高 皇帝配。後祈穀禮行於元極寶殿,不奉配。今不行。前 正祭三日,告請於太廟,行一獻禮。

凡大祀牲。舊於正祭前一月朔日、大駕詣犧牲所親 視。自後各堂上官以次看視。本寺預取職名具奏。仍 各具手本知會。嘉靖九年、令「冬夏至大祀及祈穀禮、 俱正祭前五日、上親視牲。」以後本寺奏請欽定大臣 每日一員輪視

凡大祀天地、及朝日夕月、各壇分獻官、本寺預取職 名、具奏請旨點定、各具手本知會。仍揭榜於《神樂觀》 前通知

凡大祀天地、及祈穀於上帝、前四日、本寺官進祝版、 及銅人、并上殿奏「齋戒。」前二日、同光祿寺官奏「省牲。」 次日同復命

凡時享并祫祭。前三日、本寺官進銅人、并上殿奏「齋 戒。」前一日同光祿寺官奏「省牲。」次日同復命。惟《秋享》 前二日奏「省牲。」次日同復命

凡朝日夕月、前三日、本寺官進銅人、并上殿、奏齋戒。 前二日、同光祿寺官奏「省牲。」次日同復命

凡祭社稷。前四日、本寺官進祝版。銅人奏《齋戒》。前三 日同光祿寺官奏「省牲。」次日同復命

凡樂舞儀節。本司令協律郎等官教習。每遇祭祀、先 期於本廟演習

凡大祀天地,舉麾協律郎一員。樂舞生七十二人,文 舞生六十四人,引舞二人,武舞生六十四人,引舞二 人,執事一百二十三人,典儀一人,傳贊五人,通贊二 人,罍洗八人。正殿四壇,捧帛四人,執爵四人,司尊三 人。內垣四壇,捧帛等共十六人。外垣二十壇,捧帛等 八十人,燒香共六十八人,點燭共十二人。嘉靖九年 更定。

先師孔子廟,舉麾協律郎一員。樂舞生七十二人。嘉 靖九年,陵用四十八人,文舞生六十六人,內引舞二 人。嘉靖九年,改用六佾。凡三十八人。執事三十三人, 典儀一人,通贊一人,罍洗三人,對引一人。正壇:捧帛 一人,執爵一人,司尊一人,四配:捧帛四人,執爵四人。 十哲二壇:贊引二人,捧帛二人,執爵二人,司尊二人。 兩廡與十哲同,共用八人,燒香共三人。

凡樂舞生執事人等、歲用米麥等物。俱從戶部撥送 本觀收貯。嘉靖九年奏准、每歲木柴、每名折支銀六 錢九分四釐。于節慎庫關領

南京神樂觀凡每年本觀樂舞生三百五十名、該用 綿布一千五十疋絹三百五十疋綿一百七十五觔。 關太常寺、奏行南京戶部、轉行甲字等庫、關支鹽三 千觔柴一十五萬五千四百觔。南京戶部工部、關支 秋糧米二千石小麥六百石黃豆一百六十石芝麻 三十石碾米牛用稻草一千五百包直隸常州等府 武進等縣送納。嘉靖九年題准革去樂舞生五十名, 存留三百名,每名月支米三斗;官二員,每員月支米 一石五斗。共該支米一千一百一十六石。各陵寢時 祭,每歲共支行糧米九石八斗三升。歷代帝王廟一 祭,每名支行糧米一升,共米二石八斗四升。後帝王 廟罷祭,行糧不支。文廟二祭,每名支「行糧米一升,共 米三石五斗六升。正旦、中元、清明三節」,每名一斗五 升,共米四十五石。通計米一千一百七十七石。每遇 閏月,加米九十三石。歲支小麥三百八石,黃豆一百 三十七石,芝麻二十六石,食鹽二千六百觔,柴一十 二萬三千觔,絹三百疋,綿布九百疋,苧布九百疋,白 綿一百五十觔。其碾米牛,自買稻草。

是年、令「凡祭天地日月、袍服」各按其色。其淨衣、各隨 時寒暖、俱工部造、送本寺收貯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