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6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八十六卷目錄

 國子監部彙考一

  有虞氏帝舜一則

  周總一則

  漢總一則 成帝陽朔一則

  後漢總一則 世祖建武一則 獻帝初平一則

  晉總一則

  宋總一則

  南齊總一則

  梁總一則

  陳總一則

  北魏道武帝天興一則 孝文帝太和二則 宣武帝正始一則

  北齊總一則

  北周總一則

  隋總一則 文帝開皇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唐總一則

  遼總一則 道宗清寧一則

官常典第三百八十六卷

國子監部彙考一

有虞氏

帝舜元載命夔典樂教胄子

按《書經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 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 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 石,百獸率舞』。」

孔傳胄,長也。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詩蹈之舞之。教長國子,「中和祇庸,孝友。教之正直而溫和,寬弘而能莊栗,《剛失之虐,簡失之傲》。教之以防其失,謂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律謂六律六呂,十二月之音氣。言當依聲律以和樂倫理也。八音能諧,理不錯奪,則神人咸和。命夔「使勉之。」石磬也。《周禮大司樂》云:「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言樂之感人,能成中和、祗庸、孝友之六德也。

按《通鑑前編》:「虞帝舜元載:春正月元日,帝格於文祖, 踐天子位於蒲阪,以土德王,咨二十有二人。」

周制,以大司成掌教國子。《周禮地官》:師氏「教之以德, 《保氏》教之以藝。」《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法,帥其屬以 分教子弟。」而《夏官》諸子則攷藝而進退之。

按《禮記文王世子》:「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 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籥 師學戈,籥師丞贊之,胥鼓南。」

陳注士,即《王制》所謂「司徒論俊選而升於學之士」也。四人,皆樂官之屬。胥,大胥也,南南夷之樂也。《周禮》旄人教國子南夷樂之時,大胥則擊鼓以節其音曲。

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 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凡祭與養老、乞 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

陳注《瞽宗》,殷學名;上庠,虞學名。周有天下,兼立虞、夏、殷、周之學也。祭是一事,養老、乞言是一事,合語是一事,其間各有威儀容節,皆須小學正詔教之於東序也。

大樂正學舞干戚語,「《說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大司 成論說,在東序。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間三席,可 以問,終則負牆列事,未盡不問。

陳注大樂正教世子及士以舞干戚之容節及合語之說與乞言之禮。此三者皆大樂正授之以篇章之數。於是大司成之官於東序而論說此受教者義理之淺深,才能之優劣也。席廣三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三席所謂函丈也。問終,卻就後席,背負牆壁而坐,以避後來問事之人。

按:《周禮地官》司徒,教官之屬:師氏,「中大夫一人,上士 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師」,教人以道者之稱。

師氏「掌以媺詔王。」

告王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師也者,教之以事而諭諸德者也。」

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 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 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至德」,中和之德,覆燾持載含容者也。「敏德」,仁義,順時者也。「孝德」,尊祖愛親,守其所以生者也。孝在三德之下,三行之上,德有廣於孝,而行莫尊焉。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而世子亦齒焉。學君臣父子長幼之道。

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畫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