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6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八十卷目錄

 四譯館部彙考

  周總一則

  漢總一則

  後漢總一則

  魏總一則

  晉總一則

  宋總一則

  南齊總一則

  梁總一則

  陳總一則

  北魏孝文帝太和一則

  北齊總一則

  北周總一則

  隋總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唐總一則

  遼總一則

  宋總一則

  元總一則

  明成祖永樂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代宗景泰一則 孝宗弘治三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嘉靖二則 神宗萬曆一則

皇清總一則 順治九則 康熙二則

 四譯館部總論

  禮記王制

  大學衍義補譯言賓待之禮

 四譯館部紀事

 四譯館部雜錄

官常典第三百八十卷

四譯館部彙考

周制,設象胥,掌蠻夷諸國傳諭言辭,而屬於秋官司 寇。

按《周禮秋官》司寇,刑官之職。「大行人,王之所以撫邦 國諸侯者,歲遍存,三歲遍頫;五歲遍省;七歲屬象胥, 諭言語,協辭命;九歲屬瞽史,諭書名,聽聲音;十有一 歲,達瑞節,同度量,成牢禮,同數器,修法則。十有二歲 王巡守殷國。」

歲者,巡狩之明歲,五歲之後,間歲遍省,七歲省而召其象胥,九歲省而召其瞽史,皆聚於天子之宮教習之也。鄭司農云:「象胥,譯官也。」元謂「胥讀為諝。《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慾不同。達其志,通其慾。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此官正為象者。周始有越裳,重譯而來獻,是因通言語之官為象胥,云「胥謂象之有才知者也。」辭命,六辭之命也。瞽,樂師也。史,大史小史也。書名,書之字也。

《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通夷狄之言者曰「象,胥」其有才知者也。此類之本名,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合總名曰「象」者,周之德先致南方也。

《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說 焉,以和親之。」

謂「蕃國之臣來《頫聘》」者。

「若以時入賓」,則協其禮與其辭,言傳之。

「以時入賓」,謂其君以世一見來朝為賓者。

凡其出入送逆之禮節、幣帛、辭令,而賓相之。

從來至去,皆為擯而相侑。其禮儀

凡國之大喪,詔相國客之禮儀而正其位。

《客》謂諸侯使臣來弔者。

凡軍旅、會同,受國客幣而賓禮之。

謂諸侯以王有軍旅之事,使臣奉幣來問。

「凡作事,王之大事,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 下事,庶子。」

作,使也。鄭司農云:「王之大事諸侯,使諸侯執大事也;次事卿,使卿執其次事也。次事使大夫,次事使上士,下事使庶子。」

漢初承秦制,設典客以掌歸義蠻夷,又設典屬國以 掌蠻夷降者。後改典客為大鴻臚,并省「典屬國」,而《尚 書》又有主客曹。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 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