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6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臣按:唐人之待諸蕃朝貢者,既有宴賜資給,其不幸而病及喪者亦有給賜焉。

宋設鴻臚寺,掌四裔朝貢、宴勞、給賜、送迎之事。凡四 裔君長、使价朝見,辨其等位,以賓禮待之,授以館舍, 而頒其見辭、賜予、宴設之式。戒有司先期辦具,有貢 物則具數報四方館,引見以進。諸蕃封冊,即行其禮 命。

臣按:唐、宋俱有諸蕃封冊之禮。

宋哲宗元祐中,學士院言:「諸蕃初入貢者,請令安撫、 鈐轄、轉運等司,體問其國所在遠近大小,與見今入 貢何國為比,保明奏聞,庶待遇之禮,不致失當。」

臣按:諸蕃初入貢者,前此未有體例,因其所言而制為禮節,斯無失矣。

宋哲宗元祐中,禮部尚書蘇軾言:「高麗人每次入貢, 朝廷及淮浙兩路賜予、餽送、宴勞之費,約十餘萬貫, 而修飾亭館,騷動行市,調發人船之費不在焉。除官 吏得少餽遺外,了無絲毫之利,所得貢獻,皆是玩好 無用之物,而所費皆是帑廩之實,民之膏血也。今來 直牒國子監收買諸般文字,內有《冊府元龜》《歷代史》」 及敕式。國子監知其不便,申稟都省,下禮部看詳。謹 按《漢書》,「東平王來朝,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當時 大臣以謂諸子書或反經術,非聖人,或明鬼神,信物 怪。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 奇策、天官災異,地形阨塞,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與。」 詔從之。臣切以謂東平王骨肉至親,「特以備位藩臣, 猶不得賜,而況海外之夷裔乎?臣聞河北榷場,禁出 文書,其法甚嚴,徒以契丹故也。今高麗與契丹何異?」

臣按:今四裔之好書籍者惟安南與朝鮮,朝鮮恭順,朝廷歲時覲聘,禮節無失,所經過郡縣無多,而貨買止於京師。安南入貢雖疏,然經行道路幾至萬里,沿途隨處得以市買,且宋朝書籍版本俱在國子監,今書籍處處有之。請自今諸蕃來朝貢者,非有旨不得與交易,而於書籍一事尤宜嚴禁,彼欲得之許具數以聞,下翰林院看詳可否,然後與之。

四譯館部紀事

《青箱雜記》:魏野,陝府人,甚有詩名,寇萊公每加前席。 野獻萊公生日詩云:「何時生上相,明日是中元。」以萊 公七月十四日生故也。又有贈萊公詩云:「有官居鼎 鼐,無地起樓臺。」而其詩傳播漠北。故真宗末年,嘗有 北使詣闕,詢於譯者曰:「那箇是無地起樓臺底宰相?」 時萊公方居散地,真宗即召還,授以北門管鑰。

四譯館部雜錄

《癸辛雜識》:譯者之稱見《禮記》云:「東方曰寄」,言傳寄內 外言語;「南方曰象」,言放象內外之言;「西方曰狄,鞮」鞮 知通傳夷狄之語,與中國相知;北方曰譯,譯,陳也,陳 說內外之言,皆立此傳語之人,以通其志。今北方謂 之通事,南蕃海舶謂之唐舶,西方蠻猺謂之蒲,又皆 譯之名也。

《翰林院記》:「洪武十五年,命侍講火原潔譯蒙古文字, 譯字官隸本院始於此。永樂中,學士楊榮掌其事。宣 德元年,命本院學士稽考課程。弘治初,奏准科目出 身四品以上二員提督。自後提督官例用太常寺卿 及少卿。」

四、譯館考:館列東西,十日一行考課,以觀肄習之勤 惰焉。余於各館雜字中比合連屬,綴成韻語,雖未免 有補緝之痕,而順口成章,間有思致。唯西天一館乃 真實名經,梵唄聱牙,終難牽合。因每館附存一二詩, 并錄其字及語音於本字之下,亦奇觀也。字分單複, 有縱橫,悉如其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