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7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匈奴率十餘萬騎而南,趙充國將四萬騎分屯緣邊 九郡,單于聞之引去。當時籌畫區分,可以想見。今陛 下宜於諸將中選謀勇數人,以東西五百里為制,隨 其高下,立法分屯。如充國兵數,斟酌損益。率五百里 屯一將,布列邊方遠近,首尾相應。耕作以時。遇敵則 戰,寇去則耕,此長策也。」帝是之,邊防多用其言。訥既 卒,久之,帝思訥,官其次子復祖為司業。誡諸生守訥 學規,違者罪至死。正德中,諡《文恪》。

聶鉉

按《明外史》本傳:「鉉字器之,以洪武四年進士,為廣宗 丞。至官,詢父老邑之疾苦,孰為最劇。對曰:『連年旱蝗, 食乏役繁』。鉉嘆曰:『民困不能上聞,非所以事君也』。即 疏之朝,帝遣使驗視,悉蠲其稅。秩滿入覲,獻《南都賦》 及《洪武聖德詩》。授翰林院待制,以老疾辭,不許,改國 子助教,尋遷典籍,與張美和同賜歸。十八年,復召典」 會試,欲留用之,鉉固辭。召問所欲,以年益衰,乞便地 自養,令食廬陵教諭俸終其身。時稱「成均三助」,謂鉉 與美和及嘉興貝瓊也。

陳南賓

按《明外史》本傳:「南賓,名光裕,以字行,茶陵人。元末為 全州學正。洪武三年,聘至都,除無棣丞,歷膠州同知。 所至以經術飭吏事,時稱醇儒。十八年,召為國子助 教,入見,講《洪範》九疇,辨析天下感應之理。帝大喜曰: 『凡進講者,皆不及也』。親書其姓名於殿柱以表之。後 御注《洪範》,多采其說。二十二年,擢蜀府長史。蜀獻王」 親賢好學,敬禮尤至。造安車以賜,為構第,名「安老堂。」 二十九年,與方孝孺同為四川考試官,得人獨盛,詩 文清勁有法。卒,年八十。

胡儼

按《明外史》本傳:「儼字若思,南昌人。少知名,其學天文、 地理、律曆、醫卜無不究。自言受文章之法於鄉先生 熊釗,釗得之虞集。舉洪武二十年鄉試,授華亭縣教 諭。丁母憂,服除,改長垣,乞便地就養,復改餘干,因著 為令。建文元年,以薦授桐城知縣。鑿桐陂水,引渠溉 田,為民利。邑有虎傷人,儼齋沐告神,虎遁去。桐城人」 祀之朱邑祠。四年,副都御史練安薦於朝,曰:「儼學足 以達天人,智足以資帷幄,必拔用之,臣言不妄。」比召 至,燕師已渡江。成祖即位,曰:「儼知天文,其令欽天監 試。」既試,奏儼實通象緯氣候之學。又以解縉薦,授翰 林檢討。與縉及黃淮、胡廣、楊士奇、楊榮、金幼孜俱直 文淵閣,遷侍讀。二年遷左春坊左諭德兼侍讀。丁父 憂,尋起復。儼在閣,承帝顧問,應對從容,不欲以才先 人。然為人少戅,雖亦能委曲,終不敢仰取容悅。同列 因言「儼學行宜為師表」,乃解機務。拜國子監祭酒。時 用法嚴峻,國子生或託事告歸,輒坐戍邊。儼至,輒論 罷之。儼在國學,凡朝廷著作及修《高皇帝實錄》《永樂 大典》,皆為總裁官。七年,帝幸北京,以給事胡濙署監 事,召儼赴行在。八年,帝北征,乃命以祭酒兼侍讀掌 翰林院事,輔皇太孫留守北京。十九年改北京國子 監祭酒。當是時,海內混一垂五十年,民物滋殖,嘉祥 備至。帝方內興禮樂,外攘要荒,公卿大夫、文學之士, 「奮其所長,潤色鴻業,彬彬並起。儼館閣宿儒,為時冠 冕,以」身率教,動有師法。居國學者二十餘年。洪熙改 元,以疾乞休。帝賜敕獎勞,進太子賓客,仍兼祭酒,致 仕,免子孫雜泛徭役。宣宗即位,進禮部侍郎。召至京 師,欲留用之,辭歸。先後家食亦二十年。正統八年卒, 年八十三。

宋琮

按《明外史徐旭傳》:「旭同時有宋琮者,泰和人,邃於《易》 學。洪武三十年,舉禮部第一,登第,官檢討,悵然語人 曰:『翰苑當有厄,吾其竄乎』?俄而考官劉三吾、白信蹈 等果得罪,琮亦牽連戍邊。永樂初,赦還,起為刑部檢 校。時鄉人楊士奇輩貴顯,琮無所攀援。洪熙初,遷國 子助教。宣德中,遷翰林檢討,仍掌助教事,教士最有」 法,久之致仕卒。卒之前預知死期,人或叩之休咎,未 嘗應也。

閻禹錫

按《明外史》本傳:「禹錫,字子與,洛陽人。九歲喪父,毀幾 滅性。以會試乙榜除昌黎訓導。聞母訃,徒走奔歸,廬 墓側,被旌。聞薛瑄講濂洛之學,慕之,偕同邑白良輔 往受業,得其指要。考功員外郎開州紀振賢之薦,為 其州訓導,從學者如市,州人士化之,有不率,輒慚曰: 『吾無以見閻先王』。天順初,李賢薦為國子學正,疏言: 『國家教化之源,禮義所自出。近諸生多懷倖進,廉恥 道喪。其狡者爭躐取出身,而樸者終淹皓首。請遵國 初學規,務責實行。置通知文簿,備書入學歲月,俾先 後甲乙,釐然可較。然後撥送之序明,躁競之塗塞』。」尋 遷監丞。七年,試院災,舉子多死。禹錫言:「被難之士,多 懷才願試之人,一旦無辜,忽罹灼爛,致士子踰垣而 出,咸有灰心。環視而嘆,多挾去志。請悉賜為進士,以 慰其魂。」給事中何琮等劾禹錫形容過情,奏對失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