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7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大小肥瘠,時議欲殺羊分肉,宇因取瘦者,自是不復 爭。後召會,詔問瘦羊博士所在,京師因以為號。」 《三國魏志高堂隆傳》:「隆字升平,為博士。文帝初踐阼, 群臣或以為宜饗會,隆曰:『唐虞有遏密之哀,高宗有 不言之思。是以至德雍熙,光於四海。以為不宜為會。 帝敬』」納之。

《晉書杜夷傳》:「夷移渡江,王導遣吏周贍之。元帝為丞 相,教曰:『今大義頹替,禮典無宗,朝廷滯義,莫能攸正, 宜特立儒林祭酒官,以弘其事。處士杜夷,棲情遺遠, 確然絕俗,才學精博,道行優備,其以夷為祭酒』。」夷辭 疾未嘗朝會。帝嘗欲詣夷,夷陳萬乘之主,不宜往庶 人之家。帝乃與夷書曰:「吾與足下雖情在忘言,然虛 心歷載,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寧論常儀也。」又除 國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國子祭酒杜夷,安貧樂道,靜 志衡門,日不暇給,雖原憲無以加也。其賜穀二百斛。」 皇太子三至夷第,執經問義。夷雖逼時命,亦未嘗朝 謁,國有大政,恆就夷諮訪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請退。 詔曰:「先王之道,將墜於地,君下帷研思,今之劉、楊,縉 紳之徒,景仰軌訓,豈得高退,而朕靡所取則焉。」太寧 元年卒。

《宋書臧燾傳》:「義旗建時,燾為太學博士,參右將軍何 無忌軍事,隨府轉鎮南將軍。高祖鎮京口,與燾書曰: 『頃學尚廢弛,後進頹業,衡門之內,清風輟響。良由戎 車屢警,禮樂中息,浮夫近志,情與事染,豈可不敷崇 墳籍,敦厲風尚。此境人士,子姪如林,明發搜訪,想聞 令軌。然荊玉含寶,要俟開瑩,幽蘭懷馨,事資扇發。獨』」 習寡悟,義著《周典》。今經師不遠,而赴業無聞,非惟志 學者鮮,或是勸誘未至耶?想復弘之。

《南齊書王儉傳》:儉進號衛軍將軍,領祭酒。儉長禮學, 諳究朝儀,每博議證引,先儒罕有其例。八座丞郎,無 能異者。令史諮事,賓客滿席。儉應接銓序,傍無留滯, 十日一還。學。監試諸生,巾卷在庭,劍衛令史,儀容甚 盛,作解散髻,斜插幘簪。朝野慕之,相與放效。儉常謂 人曰:「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蓋自比也。

《梁書張充傳》:「充徵拜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充長於義 理,登堂講說,皇太子以下皆至。時王侯多在學,執經 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當也。」

《王承傳》:承發言吐論,造次儒者。在學訓諸生,述《禮》《易》 義。中大通五年,遷長兼侍中,俄轉國子祭酒。承祖儉 及父暕嘗為此職,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當世 以為榮。

《陳書徐孝克傳》:「孝克,陵之第三弟也。性至孝,為國子 祭酒。孝克每侍宴,無所食噉,當其前膳羞損減,高宗 以問中書舍人管斌,斌伺之,見孝克取珍果納紳帶 中,訪知,還以遺母。斌以實啟,高宗嗟嘆良久,乃敕自 今宴享孝克前饌,並遣將還,以餉其母。時論美之。至 德中,皇太子入學釋奠,百司陪列,孝克發《孝經》題,後」 主詔皇太子北面致敬。

《前秦錄》:「建元七年,高平蘇通、長樂劉祥,並以碩學耆 儒,尤精二《禮》。苻堅以通為《禮記》祭酒,居於東庠;祥為 《儀禮》祭酒,處於西序。每月朔旦,率百僚親臨講論。」 《魏書劉芳傳》:「芳字伯文,彭城人,歷通直常侍。詔以芳 經學精洽,超遷國子祭酒,以母憂去官。高祖南征宛、 鄧,起為輔國將軍、太尉長史,從太尉咸陽王禧攻南 陽。」蕭鸞將裴叔業入寇徐州,疆埸之民,頗懷去就。高 祖憂之,以芳為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徐州大中正,行 徐州事。後兼侍中,從征馬圈。高祖崩於行宮。及世宗 即位,芳手加袞冕。高祖自襲斂暨於啟祖山陵,練除, 始末喪事,皆芳撰定。咸陽王禧等奉申遺旨,令芳入 授《世宗經》。及南徐州刺史沈淩外叛,徐州大水,遣芳 撫慰賑恤之。尋正侍中,祭酒,中正並如故。芳表曰:「夫 為國家者,罔不崇儒尊道,學斆為先。誠復政有質文, 茲範不易,諒由萬端資始,眾務稟法故也。唐、虞已往, 典籍無據。隆周以降,任居虎門。《周禮大司樂》云:『師氏 掌以媺詔,王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國中之事,以教 國子弟』。蔡氏《勸學》篇云:『周之師氏,居虎門左,敷陳六 藝,以教國子』。」今之祭酒,即周師氏。《洛陽記》:國子學宮 與天子宮對,太學在開陽門外。案《學記》云:「古之王者, 建國親民,教學為先。」鄭氏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 國子學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由斯而言,國學在 內,太學在外,明矣。案如《洛陽記》,猶有仿像。臣愚謂:今 既徙縣崧瀍,皇居伊洛,宮闕府寺,僉復故趾,至於國 學,豈可舛替。校量舊事,應在宮門之左。至如太學,基 所炳在,仍舊營構。又云:「太和二十年發敕立四門博 士,於四門置學。」臣案自周以上,學惟以二,或尚西,或 尚東,或貴在國,或貴在郊。爰暨周室,學蓋有六,師氏 居內,太學在國,四小在郊。《禮記》云:「周人養庶老於虞 庠,虞庠在國之西郊。」《禮》又云:「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 太子齒。」注云:「四學,周四郊之虞庠也。」案《大戴保傅篇》 云:「『帝入東學,尚親而貴仁;帝入南學,尚齒而貴信;帝 入西學,尚賢而貴德;帝入北學,尚貴而尊爵;帝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