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7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爵換高官。想於獻納論思際,應說今」《來蜀道難,後秔 徑除僉樞。或有譏之》云:「不因同舍之捲堂,安得先生 之過府。」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十年冬十月朔,甘露降於國 子監大成殿前柏木。」

《許衡傳》:帝久欲開大學會,衡請罷益力,乃從其請。至 元八年,以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親為擇蒙古 弟子俾教之。衡聞命,喜曰:「此吾事也。國人子大朴未 散,視聽專一,若置之善類中涵養數年,將必為國用。」 乃請徵其弟子王梓、劉季偉、韓思永、耶律有尚、呂端 善、姚燧、高凝、白棟、蘇郁、姚燉、孫安、劉安中十二人為 伴讀,詔驛召之來京師,分處各齋,以為齋長。時所選 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愛之如子,出入進退,其 嚴若君臣。其為教,因覺以明善,因明以開蔽,相其動 息以為張弛。課誦少暇,即習《禮》,或習書。算少者則令 習拜跪揖讓、進退應對,或射或投壺,負者罰讀書若 干遍。久之,諸生人人自得尊師敬業,下至童子,亦知 三綱五常為生人之道。十年,權臣屢毀漢法,諸生廩 食或不繼,衡請還懷。帝以問翰林學士王磐,磐對曰: 「衡教人有法,諸生行可從政,此國之大體,宜勿聽其 去。」帝命諸老臣議其去留,竇默為衡懇請之,乃聽衡 還。以贊善王恂攝學事。劉秉忠等奏,乞以衡弟子耶 律有尚、蘇郁、白棟為助教,以守衡規矩。從之。

《孛朮魯翀傳》:「翀字子翬,其先隆安人,遷集賢直學士, 兼國子祭酒。諸生素已望翀,至是私相歡賀。翀以古 者教育有業,退必有居。舊制,弟子員初入學,以羊贄 所貳之品與羊等,翀曰:『與其饜口腹,孰若為吾黨燥 濕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錢二萬緡有奇,作屋四 區以居學者。諸生積分有六年未及釋褐者,翀至,皆」 使就試而官之。帝師至京師,有旨,朝臣一品以下皆 乘白馬郊迎。大臣俯伏進觴,帝師不為動,惟翀舉觴 立進曰:「帝師,釋迦之徒,天下僧人師也。余孔子之徒, 天下儒人師也。請各不為禮。」帝師笑而起,舉觴卒飲, 眾為之慄然。

《劉賡傳》:賡兼國子祭酒。國學故事,伴讀生以次出補 吏莫不爭先出。時有一生親老且貧,同舍生有名在 前者,因博士以告曰:「我齒頗少,請讓之先。」賡曰:「讓,德 之恭也。」從其讓,別為書薦其人,朝廷反先用之。自是 六館之士皆知讓之為美德也。

《虞集傳》:集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時,其退, 每挾策趨門下卒業,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丁內 艱,服除,再為助教,除博士,監祭殿上。有劉生者,被酒 失禮俎豆間,集言諸監請削其籍。大臣有為劉生謝 者,集持不可,曰:「國學,禮義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 為教?」仁宗在東宮,傳旨諭集勿竟其事。集以劉生失 禮狀上之,移詹事院,竟黜劉生。仁宗更以集為《賢 王思誠傳》:思誠,至正元年,遷奉議大夫、國子司業。二 年,拜監察御史,召修遼、金、宋三史,調祕書監丞。會國 子監諸生相率為鬨,復命為司業。思誠召諸生立堂 下,黜其首為鬨者五人,罰而降齋者七十人。勤者升, 惰者黜。於是更相勉勵。

《張翥傳》:「翥字仲舉,晉寧人,以翰林侍讀兼祭酒。翥勤 於誘掖後進,絕去崖岸,不徒以師道自尊,用是學者 樂親炙之,有以經義請問者,必歷舉眾說為之折衷, 論辯之際,雜以談笑,無不厭其所得而後已。」

《金臺集》:「國子監候日影到堂後梨樹散學。」

《獻徵錄》:蕭邦現,廬陵人。舉明經,為邑學訓導。每得俸 給,必製衣服,備甘旨以奉父母,扁其堂曰「養志。」明初 陞國子典簿,見諸生有三年省祭及為養親而行者, 必委曲成就之。有不顧父母之養者,輒呵責之。祭酒 張顯宗、司業張智禮重之,亟稱其孝友,學者稱為「養 志先生。」

趙俶,字本初。洪武六年除國子博士。既教胄子,隨叩 輒應,莫不樂得經師。上一日御奉天殿,俶偕諸儒侍 側,召至前,諭之曰:「經學必宗孔子,毋以儀秦縱橫語 示諸生也。」俶頓首謝。歸告誡士子,屏去《戰國策》諸書 勿讀。明年詔擇諸生之聰悟能文者二十五人,命俶 領而顓教之。且令修詞,以漢司馬遷、班固、唐韓愈、宋 歐陽修、蘇軾為法。尋於諸生中擢李擴、黃義等入文 華、武英二堂說書,多至大用。俶自專師席,旦夕誨迪 不倦,士多成業。

張顯,字緝熙。洪武中被薦,自王府教授為國子學正。 秩滿,陞監丞。莅事公勤,六館皆敬重之。乃條陳百務, 成法益備。時北監初建,惟司業貝泰署印教尼不行。 朝議以顯素諳典章,乃奏改北詔報可。遂兼程以往, 經理學舍,勸懲淑慝,百廢畢興,輔泰所不逮。泰舊嘗 為南監助教,顯降意下之,協恭和衷,嚴申學規,激勵 後進,於是諸生數千人肅然敬服,莫不以顯為能盡 職。

歐陽賢,永樂間為南京國子助教,九年考最。凡考最 復職者,皆援例自陳得陞。眾謂賢曷自陳,曰:「吾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