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2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之。文帝踐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并前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遼朝洛陽宮,文帝引遼會建始殿,親問破 吳意狀。帝歎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為起第 舍,又特為遼母作殿,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 為虎賁。孫權復稱藩,遼還屯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劉 曄將太醫視疾,虎賁問消息,道路相屬。疾未瘳,帝迎 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 御食。疾小差,還屯。孫權復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 海陵臨江,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 之!」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範,遼病遂篤,薨於江都。 帝為流涕,諡曰剛侯。子虎嗣。六年,帝追念遼典在合 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 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 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虎為偏將 軍。薨,子統嗣。

樂進

按《魏志》本傳:「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容貌短小,以膽 烈從太祖為帳下吏,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 軍,假司馬、陷陣都尉。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 橋,蕤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從征張繡於安 眾,圍呂布於下邳,破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 沛,皆破之。拜討寇校尉。渡河攻獲嘉。還,從擊袁紹於」 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從擊譚尚於黎陽,斬其大 將嚴敬。行遊擊將軍。別擊黃巾,破之,定樂安郡。從圍 鄴,鄴定,從擊袁譚於南皮,先登入譚東門。譚敗,別攻 雍奴,破之。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 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 戰功,常為督率。奮彊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 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 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於是禁為虎威。 進折衝、遼盪寇將軍。進別征高幹,從北道入上黨,回 出其後。幹等還守壺關,連戰斬首,幹堅守未下。會太 祖自征之,乃拔。太祖征管承軍,淳于遣進、李典擊之, 承破走,逃入海島。海濱平,荊州未服,遣屯陽翟。後從 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縣, 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社普、旌陽長梁 大,皆大破之。後從征孫權,假進節。太祖還,留進與張 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戶。以進數 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將軍。建安二十 三年薨,諡曰「威侯。」子綝嗣。

于禁

按《魏志》本傳,「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人。黃巾起,鮑信招 合徒眾,禁附從焉。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 都伯,屬將軍王朗,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太祖召 見與語,拜軍司馬,使將兵詣徐州,攻廣威,拔之,拜陷 陣都尉。從討呂布於濮陽,別破布二營於城南,又別 將破高雅於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 丘,皆拔之。從征黃巾劉辟、黃邵等屯版梁。邵等夜襲 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辟、邵等,盡降其眾。遷平 鹵校尉。從圍橋蕤于苦,斬蕤等四將。從至宛,降張繡。 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是時軍亂,各間 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 不相離鹵。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未至太祖 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 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 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 數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禁既至,先立營 壘,不時謁太祖。或謂禁:「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 辯之。」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 且公聰明,譖訴,何緣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 狀。太祖悅,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 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 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復從攻張繡於穰,禽呂 布於下邳。別與史渙、曹仁攻眭固於射,大破斬之。太 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願先登,太祖壯之。乃選步騎 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劉 備以徐州叛,太祖東征之,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復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 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 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太祖復使禁別 將屯原武,擊紹別營於杜氏津,破之。遷裨將軍。後從 還官渡,太祖與紹連營,起土山相對,紹射營中,士卒 多死傷,軍中懼,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紹破,遷偏 將軍。冀州平,昌豨復叛,遣禁征之。禁急進攻豨,豨與 禁有舊,詣禁降。諸將皆以為豨已降,當送詣太祖。禁 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 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訣, 隕涕而斬之。是時,太祖軍淳于聞而歎曰:「豨降不詣 吾而歸禁,豈非命邪!」益重禁。東海平,拜禁虎威將軍。 後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郃等討陳蘭。禁到,成舉 眾三千餘人降。既降,復叛,其眾奔蘭。遼等與蘭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