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4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進爵郡公,歷右衛將軍、蒲州刺史。副李勣擊薛延陀」,

與鹵戰磧南,率數百騎為先鋒,繞擊陣後。鹵顧見,遂 潰,斬首三千級,獲馬萬五千,封一子為縣侯。改左衛 將軍,尚丹陽公主,加駙馬都尉,遷代州都督、右武衛 大將軍。太宗嘗曰:「當今名將,唯李勣、江夏王道宗、萬 徹而已。勣、道宗雖不能大勝,亦未嘗大敗;至萬徹,非 大勝即大敗矣。」貞觀二十二年,以青丘道行軍總管, 帥師三萬伐高麗,次鴨綠水,以奇兵襲大行城,與高 麗步騎萬餘戰,斬鹵將所夫孫,鹵皆震恐,遂傅泊汋 城。鹵眾三萬來援,擊走之,拔其城。萬徹在軍中,任氣 不能下人,或有上書言狀者,帝愛其功,直加讓勗而 已,即為焚書。副將裴行方亦言其怨望。李勣曰:「萬徹 位大將軍,親主婿,而」內懷不平,罪當誅,因詔除籍徙 邊,會赦還。高宗永徽二年,授寧州刺史。入朝,與房遺 愛昵甚,因曰:「我雖病足,坐置京師,諸輩猶不敢動。」遺 愛曰:「若國有變,當與公共輔荊王。」謀洩,下獄誅。臨刑 曰:「萬徹大健兒,留為國效死,安得坐?」遺愛殺之,遂解 衣顧監刑者曰:「亟斬我。」斬之不死,叱曰:「胡不力!」三斬 乃絕。萬俶亦以戰功顯。歷右領軍將軍、梁郡公、《暢武 道》行軍總管。

薛萬備

按《唐書薛萬均傳》:「萬備有至行,居母喪,廬墓前。太宗 詔表異其門,以尚輦奉御從伐高麗。李勣圍白巖鹵, 遣兵萬餘來援,將軍契苾何力以八百騎苦戰,中槊 創甚,為賊所窘,萬備單馬進救,何力獲免,仕至左衛 將軍。」

李大亮

按《唐書》本傳:「大亮,京兆涇陽人。祖琰,為魏度支尚書。 大亮有文武才略,隋末,署龐玉行軍兵曹。李密寇東 都,玉戰敗,大亮被禽,賊將張弼異之,就執百餘餘皆 死,獨釋大亮,引與語,遂定交。高祖入關,大亮自歸,授 土門令。方歲饑,境多盜賊,大亮招亡散,撫貧瘠,賣所 乘馬,稍稍資業之。勸墾田,歲大熟。間出擊賊,所至輒」 平。秦王行北境,下書獎勞,賜馬五乘,帛五十段。頃之, 寇賊大至,大亮度不能拒,乃單馬詣營,說豪帥為分 別禍福,賊眾感服,遂相率降。大亮殺所乘馬與之食, 至步而返。帝聞之悅,擢金州總管府司馬。王弘烈據 襄陽,詔大亮安撫樊、鄧,因圖之。進擊,下十餘城。遷安 州刺史。復使徇廣州,至九江,會輔公祏反,以計禽其 將張善安。公祏方圍猷州,刺史左難當固守,大亮率 兵擊走之。遷越州都督。貞觀初,徙交州,封武陽縣男。 召授太府卿,復出涼州都督。嘗有臺使見名鷹,諷大 亮獻之。大亮密表曰:「陛下絕畋獵久矣,而使者求鷹, 信陛下意邪?乃乖昔旨。如其擅求,是使非其才。」太宗 報《書》曰:「有臣如此,朕何憂?古人以一言之重訂千金, 今賜胡瓶一,雖亡千鎰,乃朕所自御。」又賜荀悅《漢紀》 曰:「悅論議深博,極為政之體,公宜繹味之。」時突厥亡, 帝遂欲懷四夷,諸部降者,人賜袍一領,帛五疋,首領 拜將軍中郎將,列五品者贏百員。又置降胡河南,詔 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使以綏大度。設拓設泥熟 特勒及七姓種落之未附者,峙糧磧口賑其饑。大亮 上言:「臣聞欲綏遠者,必自近中國。天下本根四裔,猶 枝葉也。殘本根,厚枝葉,而曰求安,未之有也。屬者突 厥傾國入朝,陛下不即俘江淮,變其俗,而加賜物帛 悉官之,引處內地,豈久安計哉!今伊吾雖臣,遠在荒 鹵,臣以為諸稱藩請附者,宜羈縻受之,使吾塞外畏 威懷德,永為藩臣,謂之荒服者,故臣而不內,所謂行 虛惠,收實福。河西積困邊方,州縣蕭條,加因隋亂,殘 耗已甚,臣愚願停招慰,省勞役,使邊人得就農畝,此 中國利也。」帝納其計。八年,為劍南道巡省大使,會討 吐谷渾,為河東道行軍總管,與李靖俱出北道,涉青 海,觀河源,與鹵遇蜀渾山,大戰破之,俘其名王,獲雜 畜數萬。進爵為公,拜右衛大將軍。晉王為皇太子,詔 大亮兼右衛率,又兼工部尚書,身三職,宿衛兩宮。每 番直,常假寐,帝勞曰:「公在,我得酣臥。」十八年,幸洛陽, 詔副房元齡居守。元齡稱「有王陵、周勃節,可倚大事。」 俄寢疾,帝親和藥驛賜之。臨終,表請罷遼東役。又言: 「京師宗廟所在,願以關中為意。」就槁歎曰:「吾聞男子 不死婦人手。」命屏左右,言終卒,年五十九。將斂,家無 珠玉為含,惟貯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為慟。贈兵部 尚書、秦州都督,諡曰懿,陪葬昭陵。大亮性忠謹,外若 不能言,而內剛烈,不可干非其義。對天子爭是非,無 回撓。至妻子,未始見墯容。事兄嫂以禮聞。位通顯,居 陋狹甚。在越州,寫書數百卷,及去,留都督署。初破公 祏,以功賜奴婢百口。謂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 亡,吾何忍錄而為隸乎?」縱遣之。高祖聞咨美,更賜俚 婢二十。後破吐谷渾,復賜奴婢百五十口,悉以遺親 戚,葬宗族無後者三十餘柩,貲襚加焉。嘗以張弼脫 其死,及貴,念有以報之。時弼為將作丞,匿不見,大亮 求之不能得。一日,識諸涂,持弼泣,悉推家財與之,弼 拒不受,乃言於帝曰:「臣及事陛下,張弼力也,願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