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6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既罷,古復辯理,下御史考驗,以籍前奏王嵩疏為定, 詔以其事付史官,聽古從官便郡。世衡在邊數年,積 榖通貨,所至不煩縣官,益兵增饋。善撫養士卒,病者 遣一子專視其食飲湯劑,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 朝夕臨者數日,青澗及環人皆畫像祠之。子古、諤、診, 皆有將材,關中號曰「三种。」誼,其幼子也。

王珪

按《宋史》本傳:珪,開封人也。少拳勇,善騎射,能用鐵杵、 鐵鞭。年十九,隸親從官,累遷殿前第一班押班,擢禮 賓副使、涇州駐泊都監。康定初,元昊寇鎮戎軍,珪將 三千騎為策先鋒,自瓦亭至師子堡,敵圍之數重,珪 奮擊披靡,獲首級為多。叩鎮戎城,請益兵,不許,城中 惟縋糗糧予之。師既飽,因語其下曰:「兵法以寡擊眾 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擊之,可得志也。」復馳入,有驍 將持白幟,植槍以詈曰:「誰敢與吾敵者?」槍直珪胸而 傷右臂,珪左手以杵碎其腦。繼又一將復以槍進,珪 挾其槍,以鞭擊殺之,一軍大驚,遂引去,珪亦以馬中 箭而還。仁宗特遣使撫諭之,然以其下死傷亦多,止 賜名馬二匹、黃金三十兩、裹創絹百疋,復下詔暴其 功塞下,以厲諸將。是歲,改涇原路都監。明年,為本路 行營都監,勒金字處置牌賜之,使得專誅殺。尋至黑 山,焚敵族帳,獲首級馬駝甚眾。會敵大入,以兵五千 從任福屯好水川,連戰三日,諸將皆敗。任福陷圍中, 望見麾幟猶在,珪欲援出之,軍校有顧望不進者,斬 以徇。乃東望再拜曰:「非臣負國,臣力不能也,獨有死 報爾。」乃復入戰,殺數十百人,鞭鐵撓曲,手掌盡裂,奮 擊自若,馬中鏃,凡三易,猶馳擊殺數十人,矢中目,乃 還,夜中卒。珪少通陰陽數術之學,始出戰,謂其家人 曰:「我前後大小二十餘戰,殺敵多矣,今恐不得還,我 死可速去,此無為敵所讎也。」及敵攻瓦亭,購甚急,果 如其料。鎮戎之戰,以所得二槍植山上,其後邊人即 其處為立祠。贈金州觀察使,追封其妻安康郡君,錄 其子光祖為西頭供奉官、閤門祗候。

桑懌

按《宋史》本傳:「懌,開封雍丘人。勇力過人,善用劍及鐵 簡,有謀略。其為人不甚長大,與人接,常祇畏若不自 足,語言如不出其口,卒遇之不知其勇且健也。兄慥, 舉進士,有名。懌以再舉進士不中,嘗遭大水,有粟二 廩,將以舟載之,見百姓走避水者,遂棄其粟而載之, 得皆不死。歲饑,聚人共食其粟盡而止。後徙居汝、潁」 間,耕龍城廢田數頃以自給。諸縣多盜,懌自請補耆 長,得往來察姦。因召里中惡少年戒曰:「盜不可為,吾 不汝容也。」有頃,里老父子死未斂,盜夜脫其衣去,父 不敢告縣懌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得其衣,不使 之知也。明日見而問之曰:「爾許我不為盜,今里中盜 屍衣者,非爾邪?」少年色動,即推仆地,縛之,詰共盜者 姓名,盡送縣,皆伏辜。嘗之郟城,遇尉出捕盜,招懌飲 酒,與俱行。至賊所,藏尉怯甚,陽為不知,將去,懌曰:「賊 在此,欲何之?」乃下馬,獨格殺數人,因盡縛之。又聞襄 城有盜十許人,獨提一劍以往,殺數人,盡縛其餘汝, 旁縣為之無盜。京西轉運使奏其事,補郟城尉。天聖 中,河南諸縣多盜,轉運使奏移澠池尉。群盜保青灰 山,時出攘剽。有宿盜王伯者,尤為民害,朝廷每授巡 檢使,必疏姓名使捕之。懌至官,巡檢偽為宣頭以示 懌,牒招致之。懌不知其偽也,因挺身入賊中,與伯同 臥起。十餘日,伯遂與懌出,至山口,為巡檢伏兵所執, 懌幾不免。懌曰:「巡檢懼無功爾。」即以伯與巡檢,使自 為功。巡檢俘獻京師,而懌不復自言。朝廷知之,為黜 巡檢,擢懌右班殿直、永安縣巡檢。明道末,京西旱蝗, 有惡賊二十三人,樞密院召懌至京師,授以賊名姓, 使往捕。懌曰:「盜畏吾名必潰,潰則難得矣,宜先示之 以怯。」至則閉柵,戒軍吏不得一人輒出。居數日,軍吏 不知所為,數請出自效,輒不許。夜與數卒變為盜服 以出,跡盜所嘗行處。入民家,民皆走,獨一媼留,為具 飯食,如事群盜。懌歸,閉柵三日,復往,自攜具就媼饌, 而以餘遺媼,媼以為真盜,乃稍就媼,與語,及群盜,一 媼曰:「彼聞桑殿直來,皆遁去。近聞閉營不出,知其不 足畏,今皆還矣,某在某處。」懌又三日往,厚遺之,遂以 實告,曰:「我桑殿直也,為我察其實而慎勿泄。」後三日 復來。於是媼盡得居處之實以告。懌明日,部分軍士, 盡擒諸盜。其尤彊梁者,懌自馳馬以往,士卒不及從, 惟四騎追之,遂與賊遇,手殺三人,凡二十三人者,一 日皆獲還京師。樞密吏求銀,為致閤門祗候,懌曰:「用 賂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功 狀,止免其短使而已。除兵馬監押,未行,會宜州蠻叛, 殺海上巡檢官,軍不能制。因命懌往,盡手殺之。還,乃 授閤門祗候。懌曰:「是行也,非獨吾功,位有居吾上者, 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還,我賞厚而彼輕,得不疑 我蓋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慚吾心,將讓其賞以歸 己上者。」或譏以好名,懌歎曰:「士顧其心如何爾,當自 信其心以行,若欲避名,則善皆不可為也。」益辭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