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8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子盜兵,朕自撫。定山以南,國之根本也,盡以託卿。卒 有不虞,便宜處置以聞。中書省、樞密院事無大小,咨 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文炳避謝,不許,因奏曰: 「臣在臨安時,阿里伯奉詔檢括宋諸藏貨寶,追索沒 匿甚細,人實苦之。宋人未洽吾德,遽苦之以財,恐非 安懷之道。」即詔罷之。又曰:「昔者泉州蒲壽庚以城降, 壽庚索主市舶,謂宜重其事權,使為我扞海寇,誘諸 蠻臣服,因解所佩金虎符佩壽庚矣。惟陛下恕其專 擅之罪。」帝大嘉之,更賜金虎符,燕勞畢,即聽陛辭。文 炳求見皇太子,帝許之。復敕太子曰:「董文炳所任甚 重,見畢即遣行。」既見,慰諭懇至。文炳留士選宿衛,即 日就道。凡在上都,三日至大都,更日至中書、樞密,不 署中書案。平章政事阿合馬方恃寵用事,生殺任情, 惟畏文炳,奸狀為之少斂。嘗執筆請曰:「相公官為左 丞,當署省」案,請至再四,不肯署。皇太子聞之,謂宮臣 《竹忽納》曰:「董文炳深慮,非爾曹所知。」後或私問其故, 文炳曰:「主上所付託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細。且 吾少徇則濟姦,不徇則致讒,讒行則身危,而深失付 託本意。吾是以預其大政,而略其細務也。」十五年夏, 文炳有疾,奏請解機務。詔曰:「大都暑熾,非病者宜,卿 可來此,固當愈。」文炳至上都,奏曰:「臣病不足領機務, 西北高寒,筋骸舒暢,當復自愈,請盡力北邊。」帝曰:「卿 固忠孝,是不足行也。樞密事重,以卿僉書樞密院事, 中書左丞如故。」文炳辭,不許,遂拜。八月,天壽節,禮成 賜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諭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 也,理當坐是。」每尚食,上食輒輟賜文炳。是夜,文炳疾 復作,敕賜御醫日來診視。九月十三日,疾篤,洗沐而 坐,召文忠等曰:「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為國死邊,今 至此,命也。願董氏世有男能騎馬者,勉力報國,則吾 死瞑目矣。」言畢,就枕卒。帝聞,悼痛良久,命文忠護喪, 葬槀城,令所過有司以禮弔祭。贈金紫光祿大夫、平 章政事,諡忠獻。子士元、士選。

董士元

按《元史董文炳傳》:「文炳子士元,一名不花,字長卿,文 炳長子也。自襁褓喪母,祖母李氏愛之,謂文炳曰:『俟 兒能言,即令讀書』。數歲從名儒受學,及長,善騎射。憲 宗征蜀,士元年二十三,從叔父文蔚率鄧州一軍西 行。師次釣魚山,宋人堅壁拒守,士元請代文蔚攻之, 以所部銳卒先登,力戰良久,以它軍不繼而還。憲宗」 壯之,賜以金帛。中統初,文蔚入典禁兵,士元以世家 子選供奉內班,從車駕巡狩北方。嘗預武定山之役, 帝知其忠勤,可任以事。會文蔚卒,無子,命士元襲為 千夫長。出師南征襄、漢,分禁兵戍淮上。士元在軍中, 修敕武備,號令肅然。丞相伯顏克江南,宋兵保兩淮 未下,士元數與戰,拔淮安堡。以功遷武節將軍。從太 師博魯歡攻揚州,駐師灣頭堡。時方大暑,博魯歡病, 還京師,以行省阿里代領諸軍。揚州守將姜才乘隙 來攻,阿里素不習兵,率輕騎數百出堡,士元與別將 哈剌禿以百騎從之。日已暮,宋兵至者萬餘,士元謂 左右曰:「大丈夫報國,正在今日,勿懼也。」方整陣欲戰, 阿里趣令左旋,已乃遁去。士元與哈剌禿以部兵赴 敵死戰,鼓譟震地,泥淖馬不能馳,乃棄馬步戰,至四 更,敵眾始退。及旦,阿里來視戰地,見士元臥泥中,身 被十七鎗,甲裳盡赤,肩舁至營而絕,年四十二。哈剌 禿亦戰死。江淮既平,伯顏入朝,言於帝曰:「江淮之役, 所損者二將而已。」帝問其人,以士元與哈剌禿對。帝 曰:「不花健捷過人,晝戰必能制敵,夜戰而死,甚可惜 也。」至大元年,贈鎮國上將軍、僉書樞密院事,諡節愍。 後加贈推誠效節功臣、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護軍,追 封趙郡公,改諡忠愍。

郭昂

按《元史》本傳:「昂,字彥高,彰德林州人。習刀槊,能挽強, 稍通經史,尤工於詩。至元二年,上書言事,平章廉希 憲材之,授山東統軍司知事,尋改經歷,遷襄陽總軍 司,轉沅州安撫司同知,佩金符,招降溪洞八十餘柵。 播州張華聚眾容山,昂率兵屠之,山猺、木貓、土獠諸 洞盡降。十六年,以諸洞酋入朝,帝賜金綺衣鞍轡,進」 安遠大將軍,徇沅州西南界,復新化、安仁二縣。擒劇 賊張虎,縱之曰:「汝非吾敵,願降即來,不然吾復擒汝 不難也。」明日,虎降,并其眾三千餘人,悉使歸民籍。軍 還,眾斂白金以獻,一無所受。行至江陵,眾復從致金 而去,昂悉上之行省,宰臣令藏於庫,以示諸將。二十 六年,江西盜起,昂討之,進逼南安、明揚,上龍巖湖、綠 村、石門、鴈湖、赤水、黑風峒諸蠻,立太平寨而還。會大 饑,以賊酋家資分賑之。授萬戶,賜金虎符,鎮撫州。未 幾,省檄昂赴廣東監造戰船。行至廣東界,遇賊,移檄 諭以禍福,廣東素服其威信,及見其檄,即俱降。授廣 東宣慰使。卒,年六十一。子震,杭州路鎮守萬戶;惠,僉 江西廉訪司事;豫,知寧都州。

張萬家奴

按《元史》本傳:「張萬家奴,父札古帶,事睿宗於潛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