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3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中,轉太僕卿。元祐初,加直龍圖閣、知滄州。召為戶部 侍郎,未至,改集賢殿修撰、河北都轉運使,進寶文閣 待制、知瀛州。俄以直學士知成都府,還為戶部,三遷 御史中丞。卒,年七十五。

王宗望

按《宋史》本傳:「宗望,字磻叟,光州固始人。以蔭累擢夔 州路轉運副使。哲宗即位,行赦賞,軍萬州,彌旬不給。 庖卒朱明因眾怒,白晝入府宅,傷守臣,左右驚散,他 兵籍籍,謀兆亂。宗望聞變,自夔疾驅至,先命給賞,然 後斬明以徇,且竄視守傷而不救者,乃自劾。朝廷嘉 之。歷倉部郎中,司農少卿,江淮發運使。楚州沿淮至」 漣州,風濤險,舟多溺。議者謂開支氏渠,引水入運河, 歲久不決,宗望始成之,為公私利。代吳安持為都水 使者。自大河有東北流之異,紛爭十年,水官無所適 從。宗望謂回河有創立金隄七十里,索緡錢百萬,詔 從之。右正言張商英論其誕謾,而宗望奏已有成績, 遂增秩三等,加直龍圖閣、河北都轉運使,擢工部侍 郎,以集賢殿修撰知鄆州。卒,年七十七。元符中,治其 「導河東流事」,以為「附會元祐追所得恩典」云。

鮮干侁

按《宋史》本傳,「侁字子駿,閬州人。唐劍南節度使叔明 裔孫也。性莊重力學,舉進士,為江陵右司理參軍。慶 曆中,天下旱,詔求直言。侁推災變所由興,又條當世 之失有四,其語剴切。唐介與同鄉里,稱其名於上官, 文章論薦,侁盛言左參軍李景陽、枝江令高汝士之 美,乞移與之。介益以為賢。調黟令,攝治婺源。」姦民汪 氏冨而狠橫,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羅拜曰:「汪族敗前 令不少,今不舍後當貽患。」侁怒,立杖之,惡類屏跡。通 判綿州,綿處蜀左,吏狃貪成風,至課卒伍,供薪炭,芻 豆鬻果蔬,多取贏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趙 抃使蜀,薦於朝,未及用,從何郯辟,簽書永興軍判官、 萬年令,不任職,繫囚累百,府使往治,數日空其獄。神 宗詔求直言。侁為蔡河撥發,應詔陳十六事。神宗愛 其文,詔近臣舉所知,范鎮以侁應選,除利州路轉運 判官。初,王安石居金陵,有重名,士大夫期以為相,侁 惡其沽激要君,語人曰:「是人若用,必壞亂天下。」至是, 乃上書論時政曰:「可為憂患者一,可為太息者二,其 他逆治體而召民怨者,不可概舉。」其意專指安石。安 石怒,毀短之。神宗曰:「侁有文學可用。」安石曰:「陛下何 以知之?」神宗曰:「有章奏在安石。」乃不敢言。初,助役法 行,詔諸路各定所役緡錢,利州轉運使李瑜定四十 萬,侁爭之曰:「利州民貧地瘠,半此可矣。」瑜不從,各以 其事聞。時諸路役書皆未就,神宗是侁議,諭司農曾 布使頒以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仍兼提舉常平。 部民不請青苗錢,安石遣吏廉按,且詰侁不散之故, 侁曰:「青苗之法,願取則與,民自不願,豈能彊之哉!」左 藏庫使周永懿守利州,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兇,莫 敢問。侁捕械於獄,流之衡、湘,因請更以文臣為守,併 易班行領縣事。凡居部九年,治所去閬中近,姻戚旁 午,待之無所私,各得其歡心。蘇軾稱侁上不害法,中 不廢親,下不傷民,以為三難。二稅輸絹綿,侁奏聽民 以畸零納直。其役有李元輔者,輒變而多取之。父老 流涕曰:「老運使之法何可改?」蓋侁之姪師中亦居是 職,故稱老以別之。徙京東西路。河決澶淵,議欲勿塞, 侁言:「東州匯澤惟兩濼,夏秋雨淫,猶溢而害。若縱大 河注其中,民為魚矣。」作《議河書》上之,神宗嘉納。後兩 路合為一,以侁為轉運使。時王安石、呂惠卿當路,正 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薦舉之權,而所列非賢,恥也。」故 凡所薦,如劉摯、李常、蘇軾、蘇轍、劉攽、范祖禹,皆守道 背時之士。元豐二年,召對,命知揚州。神宗曰:「廣陵重 鎮,久不得人,今朕自選卿往,宜善治之。」蘇軾自湖州 赴獄,親朋皆絕交道,揚侁往見臺吏不許通。或曰:「公 與軾相知久,其所往來書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獲 罪。」侁曰:「欺君負友,吾不忍為,以忠義分譴,則所願也。」 為舉吏所累,罷主管西京御史臺。哲宗立,念東國困 於役,吳居厚掊斂虐害,竄之。復以侁使京東,司馬光 言於朝曰:「以侁之賢,不宜使居外。顧齊、魯之區,凋敝 已甚,須侁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輩布列天下乎!士民 聞其重臨,如見慈父母。」召為太常少卿。侍從議神宗 廟配享,有欲用王安石、吳充者,侁曰:「先朝宰相之賢, 誰出冨弼右?」乃用弼。拜左諫議大夫。侁見哲宗幼沖, 首言君子小人消長之理甚備。又言:「制舉誠取士之 要,國朝尤為得人。王安石用事,諱人,詆訾新政,遂廢 其科。今方搜羅俊賢,廓通言路,宜復六科之舊。」又乞 罷大理獄,許兩省諫官相往來減特奏,言舉人嚴出 官之法,京東鹽得通商,復三路義勇以寬保甲,罷戎、 瀘保甲以寬民力。事多施行。在職三月,以疾求去,除 集賢殿修撰、知陳州。詔滿歲,進待制。居無何,卒,年六 十九。侁刻意經術,著《詩傳》《易斷》,為范鎮、孫甫推許。孫 復與論《春秋》,謂今學者不能如之。作詩平澹淵粹,尤 長於《楚辭》。蘇軾讀《九誦》,謂近屈原、宋玉,自以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