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5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二十四卷目錄

 郡守部紀事二

官常典第六百二十四卷

郡守部紀事二

《晉書鄭袤傳》:「袤為尚書右丞,轉濟陰太守。下車旌表 孝悌,敬禮賢能,興立庠序,開誘後進。調補大將軍從 事中郎,拜散騎常侍。會廣平太守缺,宣帝謂袤曰:『賢 叔大匠垂稱於陽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盧子家、王 子雍繼踵此郡,使世不乏賢,故復相屈。袤在廣平,以 德化為先,善作條教,郡中愛之,徵拜侍中,百姓戀慕, 涕泣路隅』。」

《羅憲傳》:憲遷巴東太守,劉禪降,憲乃歸順,加陵江將 軍,領武陵太守。泰始初,入朝,詔曰:「憲忠烈果毅,有才 策器幹,可給鼓吹。」又賜山元玉佩劍。

《周處傳》:「處入洛,遷新平太守,撫和戎狄,叛羌歸附,雍 土美之。轉廣漢太守。郡多滯訟,有經三十年而不決 者,處詳其枉直,一朝決遣。」

《李重傳》:「重為平陽太守,崇德化,修學校,表篤行,拔賢 能,清簡無欲,正身率下。在職三年,彈黜四縣。」

《傅元傳》:「元子咸,咸從弟祇,為滎陽太守。自魏黃初大 水之後,河、濟汎溢,鄧艾嘗著《濟河論》,開石門而通之, 至是復浸壞,祇乃造沉萊堰,至今兗豫無水患,百姓 為立碑頌焉。」

《曹志傳》:「志字允恭,為樂平太守。在郡上書,以為宜尊 儒重道,請為博士,置吏卒。遷章武趙郡太守。雖累郡 職,不以政事為意,晝則游獵,夜誦詩書,以聲色自娛。 當時見者未審其量也。」

《王濬傳》:「濬除巴郡太守,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 不養。濬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其產育者皆與休復, 所全活者數千人。轉廣漢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賴之。 及統兵伐吳,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軍。 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爾,爾必勉之,無愛死也』。」 《冊府元龜》解:「修初為魏瑯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 天」下第一。武帝受禪,封梁鄒侯。

張斆字祖文弘毅有幹武帝世為廣漢太守王濬在 益州受中制募兵討吳無虎符斆收濬從事列上由 此召斆還帝責斆何不密啟而便收從事斆曰:「蜀漢 絕遠劉備嘗用之輒收臣猶以為輕」帝善之。

《晉書王遜傳》:「遜遷魏興太守。惠帝末,西南夷叛,寧州 刺史李毅卒。永嘉四年,治中毛孟詣京師求刺史,乃 以遜為南夷校尉、寧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鎮。遜與孟 俱行,道遇寇賊,踰年乃至。外逼李雄,內有夷寇,吏士 散沒,城邑丘墟。遜披荒糾厲,收聚離散,專杖威刑,鞭 撻殊俗。遜未到州,遙舉董聯為秀才。建寧功曹周悅」 謂聯非才,不行版檄。遜既到,收悅殺之。悅弟潛謀殺 遜,以前建寧太守趙混子濤代為刺史,事覺,並誅之。 又誅豪右不奉法度者數十家。征伐諸夷,俘馘千計, 獲馬及牛羊數萬餘。于是莫不震服,威行寧土。 《曹攄傳》:攄為襄城太守,後高密王簡鎮襄陽,以攄為 征南司馬。其年,流人王逌等寇掠城邑,攄戰死。故吏 及百姓並奔喪會葬,號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劉弘傳》:弘轉荊州刺史,每有興廢,手書守相,丁寧款 密,所以人皆感悅,爭赴之,咸曰:「得劉公一紙書,賢於 十部從事。」

《張光傳》:光擢新平太守,屬雍州刺史劉忱被密詔討 河間王顒,光起兵助忱,忱時委任秦州刺史皇甫重。 重自以關西大族,心每輕光,謀多不用。及二州軍潰, 為顒所擒,顒謂光曰:前起兵欲作何策?光正色答曰: 「但劉雍州不用鄙計,故令大王得有今日也。」顒壯之, 引與歡宴彌日。

《丁紹傳》:「紹字叔倫,譙國人也。少開朗公正,早歷清官, 為廣平太守,政平訟理,道化大行,于時河北騷擾,靡 有完邑,而廣平一郡,四境乂安,是以皆悅其法而從 其令。及臨漳被圍,南陽王模窘急,紹率郡兵赴之,模 賴以獲全。模感紹恩,生為立碑。」

《周處傳》:「處子𤣱為吳興太守。吳興寇亂之後,百姓饑 饉,盜賊公行。𤣱甚有威惠,百姓敬愛之。期年之間,境 內寧謐。」

《李矩傳》:「矩領河東平陽太守,時饑饉相仍,又多疫癘, 矩垂心撫恤,百姓賴焉。會長安群盜東下,所在多虜 掠,矩遣部將擊破之,盡得所略婦女千餘人。諸將以 非矩所部,欲遂留之。矩曰:『俱是國家臣妾,焉有彼此』。」 乃一時遣之。

《羊曼傳》:「曼弟聃遷廬陵太守。疑郡人簡良等為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