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6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威恩,傾身撫接,數月之間,化洽州府。于是除整豐州 刺史,以固為湖州。豐州舊治,不居人民,賦役參集,勞」 逸不均,整請移治武當。詔可其奏。獎勵撫導,遷者如 歸,旬月之間,城府周備。席固之遷也,其部曲多願留 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之許也,流涕而去。及整秩 滿代至,民吏戀之,老幼送整,遠近畢集。數日停留,方 得出界。其得人心如此。

《庾信傳》:「信拜雒州刺史,多識舊章,為政簡靜,吏民安 之。」

《王雅傳》:「雅世宗初除汾州刺史,勵精為治,人庶悅而 附之,自遠至者七百餘家。」

《隋書豆盧勣傳》:「周武帝嗣位,以勣有才略,轉渭州刺 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大致祥瑞。鳥鼠山,俗呼為高 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 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烏翔止廳前,乳 子而後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 夷,神烏來翔』。」

《周書元偉傳》:「偉保定二年遷成州刺史,政尚清靜,百 姓悅附,流民復業者三千餘口。」

《蕭撝傳》:「撝保定三年為上州刺史。為政仁恕,以禮讓 為本。嘗至元日,獄中所有囚繫悉放歸家,聽三日然 後赴獄。主者固執不可,撝曰:『昔王長、虞延見稱前史, 吾雖寡德,竊懷景行,導民以信,方自此始。以之獲罪, 彌所甘心,幸勿慮也。諸囚荷恩,並依限而至,吏民稱 其惠化。秩滿當還,部民李漆等三百餘人上表乞更』」 留兩載。詔雖弗許,甚嘉美之。

《達奚武傳》:「武保定三年,為同州刺史。時屬大旱,高祖 敕武祀華岳。岳廟舊在山下,常所禱祈,武謂僚屬曰: 『吾備位三公,不能燮理陰陽,遂使盛農之月,久絕甘 雨。天子勞心,百姓惶懼。忝寄既重,憂責實深,不可同 於眾人。在常祀之所,必須登峰展誠,尋其靈奧。岳既 高峻,千仞壁立,武年踰六十,唯將數人攀藤援枝,然』」 後得上。於是稽首祈請,陳百姓懇誠。晚不得還,即於 岳上藉草而宿,夢見一白衣人來執武手曰:「快辛苦, 甚相嘉尚。」武遂駑覺,益用祗肅。至旦,雲霧四起,俄而 澍雨,遠近霑洽。高祖聞之,璽書勞之。

《柳霞傳》:霞保定中為霍州刺史,導民務先以德,再三 不用命者,乃微加貶異,示以恥之而已。其下感而化 之,不復為過,咸曰:「我君仁惠如此,其可欺乎。」

《裴果傳》:「果保定五年授復州刺史。性嚴猛,能斷決,每 抑挫豪右,申理屈滯,歷牧數州,號為稱職。」

《尉遲綱傳》:「綱保定二年為陝州刺史。天和二年,以綱 政績可紀,賜帛千段,糓六千斛,錢二十萬,增邑四百 戶。」

《陸通傳》:「通弟逞,天和四年,除宜州刺史。故事,刺史奉 辭,例備鹵簿。逞以時屬農要,奏請停之。武帝深嘉焉, 詔遂其所請,以彰雅操。」

《樂遜傳》:「遜天和五年,授湖州刺史。民多蠻左,未習儒 風。遜勸勵生徒,加以課試,數年之間,化洽州境。蠻俗 生子,長大多與父母別居。遜每加勸導,多革前弊,在 任數載,頻被褒錫。」

《楊敷傳》:「敷天和六年,出為汾州刺史。齊將段孝先率 眾五萬來寇,梯衝地道,晝夜攻城。敷親當矢石,隨事 扞禦,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時城中兵不滿二千, 戰死者已十四五,糧儲又盡,公私窮蹙。齊公憲總兵 赴救,憚孝先,不敢進軍。敷知必陷沒,乃召其眾謂之 曰:吾與卿等俱在邊鎮,實同心戮力,破賊全城。但強 寇四面,攻圍日久,吾等糧食已盡,救援斷絕,守死窮 城,非丈夫也。今勝兵之士猶數百人,欲突圍出戰,死 生一決,儻或得免,猶冀生還,受罪闕庭,孰與死于寇 乎?吾計決矣,于諸君意何如?」眾咸涕泣從命。敷乃率 見兵夜出,擊殺齊軍數十人,齊軍稍卻。俄而孝先率 諸軍盡銳圍之,敷殊死戰,矢盡,為孝先所擒。齊人方 欲任用,敷不為之屈,遂以憂懼卒于鄴。高祖平齊,贈 使持節、大將軍、淮廣復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諡曰 「忠壯。」

《宇文神舉傳》:「神舉授并州刺史。州暨齊氏別都,控帶 要重。平定甫爾,民俗澆訛,豪右之家,多為姦猾。神舉 勵精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間,遠邇悅服。」

《隋書和洪傳》:「洪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時龍州蠻 任公忻、李國立等聚眾為亂,刺史獨孤善不能禦。朝 議以洪有武略,代善為刺史。月餘,擒公忻、國立,皆斬 首梟之,餘黨悉平。」

《王長述傳》:「長述,周受禪,出拜廣州刺史。甚有威惠,吏 人懷之。在任數年,蠻夷歸之者三萬餘戶。朝議嘉之, 就拜大將軍。」

《柳儉傳》:「儉高祖受禪,出為廣漢太守,甚有能名,擢拜 蓬州刺史。獄訟者庭遣,不為文書,約束佐史,從容而 已,獄無繫囚。蜀王秀時鎮益州,列上其事,遷邛州刺 史。在職十餘年,荊夷悅服。」

《周法尚傳》:法尚,高祖受禪,拜巴州刺史,破三鴉叛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