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6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驚服,捄者獲免。時稱為神明。」

《濟南府志》:「劉珩,成化中任霸州知州,持躬廉謹。常因 河水泛溢,為霸人災,珩往躬禱,以身投之,民競趨護, 得不死。水即退,民免于災。」

《長沙府志》:「林廷玉弘治中以都給事謫判海州,陟知 茶陵,嘗曰:『民風不淳,士習不正,道之不明不行故也。 乃作洣江書院,日深衣幅巾,集諸生講習其中,喜吟 詠,意之所到,即掀髯長歌,與民賡和,忘其身之為吏 也』。」

《無為州志》:「陳應龍,萬曆十五年知無為郡,居江北上 流土橋河青山圩,受九江一帶江衝,民皆築堤江滸, 為圩大小凡三百六十有零。盛夏水漲,則江流內與 潮合,百里膏壤,盡歸漂沒。應龍親涉草萊,浮大江,累 月經畫申請照糧派夫築堤五千二百七十餘丈,以 捍江潮地名。」魚口自是歲事乃登,後人得援制增 補,以息江患,人思其德,名曰「陳公壩」云。

《濟南府志》:「侯師顏,萬曆間知泰安州。一日謁濟南守, 適濟南有斷人牛舌,牛尚未死,牛主具詞,株連村人, 訊之皆不服。守累日不決,因以是獄屬師顏。師顏于 府門外集兩造及被傷之牛至,師顏語眾曰:『此細故 耳,何以訊為?若等各揖牛以謝。于是眾各揖牛,內一 人,甫揖牛,即咆哮奔避,師顏曰:『割牛舌者汝也』。其人』」 駭汗,語塞一時,傳其神明。

《獻徵錄》:明朱光霽知綿州,州多勢家,私役州民乃其 常俗,至悉除之。一日,有稱尚書府家人徵州夫栽田 者,霽曰:「公田乎?私田乎?」其人曰:「雖私田,舊規也。」霽揭 律令示之,其人不悟而索愈急。霽呼出獄囚使領曰: 「此數百指可為栽田用矣。」其人曰:「恐不可。」霽曰:「吾亦 以為不可。」聞者哄然。

州牧部雜錄

《文中子事君》篇:「三代之興,邦家有社稷焉;兩漢之牧 守有子孫焉。」

《退朝錄》:凡節度州為三品,刺史州為五品。唐內臣為 中尉,惟贈大都督。國初,曹翰以觀察使判潁州,是以 四品臨五品州也。品同為知,隔品為判。自後惟輔臣、 宣徽使、太子太保、僕射為判,餘並為知州。

《東軒筆錄》:「國初知判州府,不以履歷先後,分州郡小 大,但急于用人,或遇闕即差。陳晉公恕先知大名府, 後知代州;翟守素先知西京,後知商州;張鑑先知廣 州,後知朗州。皆非謫降也。」

《燕翼貽謀錄》:祖宗留意民事,丁寧戒飭,雖州縣小官 未嘗少怠。太平興國八年三月丁未,詔應京朝官受 任于外,并州縣幕職官朝辭,并于閤門宣旨戒勖,以 其詞著之坐右。不知此制廢于何時。苟州縣小官亦 蒙皇恩寵綏,決知自重,思所以稱上意,不敢自暴自 棄矣。惜無能舉行之者也。

《珍珠船》:「魏相再為南河」,陶侃再為荊州,黃霸、寇恂並 再為潁州,郭伋再為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