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8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相中山;范雎拉脅折齒於魏,卒為應侯。此二人者,皆

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 於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 海,不容於世,義不苟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故 「百里奚乞食於道路,繆公委之以政;甯戚飯牛車下, 桓公任之以國。此二人者,豈素宦於朝,借譽於左右, 然後二主用之哉?感於心,合於行,堅如膠漆,昆弟不 能離」,豈惑於眾口哉?故偏聽生姦,獨任成亂。昔魯聽 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計囚墨翟。夫以孔、墨 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國,齊用越人子 臧而強威宣。此二國豈係於俗,牽於世,繫奇偏之浮 辭哉?公聽並觀,垂明當世。故意合則胡、越為兄弟,由 余、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為讎敵,朱象、管、蔡是矣。今 人主誠能用齊、秦之明,後宋、魯之聽,則五伯不足侔, 而三王易為也。是以聖王覺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說 田常之賢,封比干之後,修孕婦之墓,故功業覆於天 下。何則?欲善亡厭也。夫晉文親其讎,強伯諸侯;齊桓 用其讎,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加於心,不可 以虛辭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立強天 下,卒車裂之;越用大夫種之謀,禽勁吳而伯中國,遂 誅其身。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辭三 公為人灌園。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 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於 士,則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 乘之權,假聖王之資乎!然則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 豈足為大王道哉!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 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盼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 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以左右先為之容 也。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隋珠和璧,祇怨結而不見德; 有人先游,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 窮居之士,身在貧羸,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 龍逢、比干之意,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神,欲開忠 於當世之君,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盼之跡矣。是使布 衣之士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是以聖王制世御 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乎卑亂之語,不奪乎眾 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之言以信荊軻,而匕 首竊發;周文王獵涇、渭,載呂尚歸,以王天下。秦信左 右而亡,周用烏集而王。何則?以其能越攣拘之語,馳 域外之議,獨觀乎昭曠之道也。今人主沈謟諛之辭, 牽帷廧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此鮑焦所以 憤於世也。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汙義;底厲名號 者,不以利傷行。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 子回車。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十,籠於威重之權,「脅於 位勢之貴,回面汙行以事謟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 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 闕下者哉!」書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為上客。初,勝詭 欲使王求為漢嗣王,又嘗上書願賜容車之地,徑至 長樂宮,自使梁國士眾築作甬道,朝太后。爰盎等皆 建以為不可,天子不許。梁王怒,令人刺殺盎。上疑梁, 殺之。使者冠蓋相望,責梁王。梁王始與勝、詭有謀,陽 爭以為不可,故見讒。枚先生、嚴夫子皆不敢諫。及梁 事敗,勝、詭死,孝王恐誅,迺思陽言,深辭謝之,齎以千 金,令求方略解罪於上者。陽素知齊人王先生年八 十餘,多奇計,即往見,語以其事。王先生曰:「難哉!人主 有私怨深怒,欲施必行之誅,誠難解也。以太后之尊, 骨肉之親,猶不能止,況臣下乎?昔秦始皇有伏怒於 太后,群臣諫而死者以十數,得茅焦為廓大義。始皇 非能說其言也,乃自強從之耳。茅焦亦廑脫死如毛 氂耳,故事所以難者也。今子欲安之乎?」陽曰:「鄒、魯守 經學,齊楚多辯知,韓魏時有奇節,吾將歷問之。」王先 生曰:「子行矣,還過我而西。」鄒陽行月餘,莫能為謀。還, 過王先生曰:「臣將西矣,為如何?」王先生曰:「吾先日欲 獻愚計,以為眾不可蓋,竊自薄陋,不敢道也。若子行, 必往見王長君,士無過此者矣。」鄒陽發寤於心曰:「敬 諾。」辭去不過梁,徑至長安。因客見王長君。長君者,王 美人兄也,後封為蓋侯。鄒陽留數日,乘間而請曰:「臣 非為長君無使令於前,故來侍也。愚戇竊不自料,願 有謁也。」長君跪曰:「幸甚!」陽曰:「竊聞長君弟得幸後宮, 天下無有,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今爰盎事即 窮竟,梁王恐誅。如此,則太后怫鬱泣血,無所發怒切 齒,側目於貴臣矣。臣恐長君危於累卵,竊為足下憂 之。」長君懼然,曰:「將為之奈何?」陽曰:「長君誠能精為上 言之,得毋竟梁事,長君必固自結於太后,太后厚德 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金城之固也。 又有存亡繼絕之功,德布天下,名施無窮,願長君深 自計之。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殺舜為事,及舜立為天 子,封之於有卑。夫仁人之於兄弟,無臧怒,無宿怨,厚 親愛」而已,是以後世稱之。魯公子慶父使僕人殺子 般,獄有所歸,季友不探其情而誅焉。慶父親殺閔公, 季子緩追免賊,《春秋》以為親親之道也。魯哀姜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