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9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八十三卷目錄

 諫諍部名臣列傳十二

  宋四

  常同       魏矼

  季陵       張燾

  曾開       曹輔

  陳橐       洪擬

  許忻       安堯臣

  婁寅亮      胡松年

官常典第六百八十三卷

諫諍部名臣列傳十二

宋四

常同

按《宋史》本傳:「同字子正,邛州臨邛人,紹聖御史安民 之子也。登政和八年進士第。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 敵難不赴。辟元帥府主管機宜文字,尋除太常博士。 高宗南渡,辟浙江機幕。建炎四年,詔:『故監察御史常 安民、左司諫江公望,抗節剛直,觸怒權臣,擯斥至死。 今其子孫不能自振,朕甚憫之。召同至行在。至則為』」 大宗丞。紹興元年,乞郡,得柳州。三年,召還。首論:「朋黨 之禍,自元豐新法之行,始分黨與,邪正相攻,五十餘 年。章惇唱於紹聖之初,蔡京和於崇寧之後,元祐臣 僚,竄逐貶死,上下蔽蒙,豢成夷鹵之禍。今國步艱難, 而分朋締交,背公死黨者,固自若也。恩歸私門,不知 朝廷之尊;重報私怨,寧復公議之顧?臣以為欲破朋 黨,先明是非,欲明是非,先辨邪正,則公道開而奸邪 息矣。」上曰:「朋黨亦難破。」同對:「朋黨之結,蓋緣邪正不 分,但觀其言行之實,察其朋附之私,則邪正分而朋 黨破矣。」上曰:「君子小人皆有黨。」同又對曰:「君子之黨, 協心濟國;小人之黨,挾私害公。為黨則同,而所以為 黨則異。且如元祐臣僚,中遭讒謗,竄殛流死,而後禍 亂成。今在朝之士猶謂元祐之政不可行,元祐子孫 不可用。」上曰:「聞有此論,同對以禍亂未成,元祐臣僚 固不能以自明,今可謂是非定矣,尚猶如此。蓋今日 士大夫猶宗京、黼等傾邪不正之論。朋黨如此,公論 何自而出!願陛下始終主張善類,勿為小人所惑。」又 奏:「自古禁旅所寄,必參錯相制。漢有南北軍,周勃用 南軍入北軍以安劉氏;唐李晟亦用神策軍以復京 師,是其效也。今國家所仗,惟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 將之兵耳,陛下且無心腹禁旅可備緩急,頃者苗、劉 之變,亦可鑒矣。」除殿中侍御史。時韓世忠屯鎮江,劉 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同奏:「光世等不思待遇 之恩,而驕狠尚氣,無所忌憚,一旦有急,其能相為唇 齒乎?望分是非,正國典。昔漢諸侯王有過,猶責師傅, 今兩軍幕屬贊畫無狀,乞先黜責。」上以章示兩軍。呂 頤浩再相,同論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罷頤浩者, 豈非以其有復辟之功乎?臣謂功出眾人,非一頤浩 之力。縱使有功,宰相代天」理物,張九齡所謂不以賞 功者也。頤浩罷相,論知樞密院、宣撫川陝張浚喪師 失地,遂詔浚福州居住。同與辛炳在臺同好惡,上皆 重之。金使李永壽等入見,同言:「先振國威,則和戰常 在我;若一意議和,則和戰常在彼。」上因語及《武備》,曰: 「今養兵已二十萬。」同奏:「未聞二十萬兵而畏人者也。 偽齊宿遷」令張澤以二千人自拔來歸,泗州守徐宗 誠納之。韓世忠以聞,朝論令世忠卻澤等,而械宗誠 赴行在。同奏:「敵雖議和,而兩界人往來未嘗有禁,偽 薺尚能置歸受館,立賞以招吾民,今乃卻澤,人心自 此離矣。況宗誠起土豪,不用縣官財賦,募兵自養,為 國障捍。今因受澤而械之,以沮士氣,非策也。」詔處來 歸者於淮南,釋宗誠罪。四年,除起居郎、中書舍人、史 館脩撰。先是,同嘗上疏論神、哲二史曰:「章惇、蔡京、蔡 卞之徒,積惡造謗,痛加誣詆,是非顛倒,循致亂危。在 紹聖時,則章惇取王安石《日錄》私書改脩《神宗實錄》; 在崇寧後,則蔡京盡焚毀時政記、日歷,以私意脩定 《哲宗實錄》。其間所載,悉出一時姦人之論,不可信於 後世。恭惟宣仁保佑之德,豈容異辭!而蔡確貪天之 功,以為己力,厚誣聖后,收恩私門。陛下即位之初,嘗 下詔明宣仁安社稷大功,令國史院摭實刊脩,又復 悠悠。望精擇史官,先脩《哲宗實錄》,候書成,取《神宗朱 墨史》考證脩定,庶毀譽是非,皆得其實。」上深嘉納,至 是命同脩撰,且諭之曰:「是除以卿家世傳聞,多得事 實故也。」一日奏事,上愀然曰:「向昭慈嘗言,宣仁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