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0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一皆本於正心誠意,敷繹詳明,上聽忘倦。尋進《龜鑑

萬年錄》《聖學》《聖孝》之類凡二十篇。當時朝士廷議之 際,多不盡言,顧望依違,寖以成俗。一日經筵畢,因言: 「人臣有事君之禮,有事君之義。禮不敢齒君之路,馬 蹴其芻者有罰,入」君門則趨,見君之几杖則起;君命 召,不俟駕而行;受命不宿於家,是皆事君之禮,人臣 所當盡者也。然國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一一陳之, 則向所謂禮者特虛器耳。君曰「可而有否者,獻其否; 君曰否而有可者,獻其可。」言有不從,雖引裾折檻,斷 鞅軔輪,有不恤焉者。當是時也,姑徇事君之虛禮,而 不「知事君之大義,國家何賴焉?」上變色曰:「非卿,朕不 聞此言。」雲翼嘗患風痺,至是稍愈。上親問愈之之方, 對曰:「但治心耳。心和則邪氣不干,治國亦然。人君先 正其心,則朝廷百官莫不一於正矣。」上矍然,知其為 醫諫也。夏人既通好,遣其徽猷閣學士李弁來議互 市,往返不能決。朝廷以雲翼往,議乃定。五年,卒,年五 十有九,諡文獻。雲翼天性雅重,自律甚嚴,其待人則 寬,與人交分一定,死生禍福不少變。其於國家之事, 知無不言。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禦,而欲取償於宋, 故頻歲南伐,有言之者,不謂之與宋為地,則疑與之 有謀。至於宰執,他事無不言者,獨南伐則一語不敢 及。雲翼乃建言曰:「國家之慮,不在於未得淮南之前, 而在於既得淮南之後。蓋淮南平則江之北盡為戰 地,進而爭利於舟楫之間,恐勁弓良馬有不得騁者 矣。彼若扼江為屯,潛師於淮以斷饟道,或決水以瀦 淮南之地,則我軍何以善其後乎?」及時全倡議南伐, 宣宗以問朝臣,雲翼曰:「朝臣率皆諛詞,天下有治有 亂,國勢有弱有彊。」今但言治而不言亂,言彊而不言 弱,言勝而不言負,此議論所以偏也。臣請兩言之。夫 將有事於宋者,非貪其土地也,第恐西北有警,而南 又綴之,則我三面受敵矣。故欲我師乘勢先動,以阻 其進。借使宋人失淮,且不敢來,此戰勝之利也。就如 所料,其利猶未可必。然彼江之南,其地尚廣,「雖無淮 南,豈不能集數萬之眾,伺我有警而出師耶?戰而勝, 且如此;如不勝,將若何?且我以騎當彼之步,理宜萬 全,臣猶恐其有不敢恃者。蓋今之事勢,與泰和不同。 泰和以冬征,今我以夏往,此天時之不同也。冬則水 涸而陸多,夏則水潦而塗淖,此地利之不同也。泰和 舉天下全力,驅糺軍以為前鋒,今能之乎?」此人事之 不同也。議者徒見泰和之易,而不知今日之難。請以 夏人觀之,向日弓箭之手在西邊者,一遇敵則搏而 戰,袒而射,彼已奔北之不暇,今乃陷吾城而擄守臣, 敗吾軍而擒主將,曩則畏我如彼,今則侮我如此。夫 以夏人既非前日,奈何以宋人獨如前日哉!願陛下 思其勝之之「利,又思敗之之害,無悅甘言,無貽後悔。」 章奏不報。時全果大敗於淮上,一軍全沒。宣宗責諸 將曰:「當使我何面目見楊雲翼耶!」河朔民十有一人 為游騎所迫,泅河而南,有司論罪當死。雲翼曰:「法所 重私渡者,防姦偽也。今平民為兵所迫,奔入於河,為 逭死之計耳。今使不死於敵而死於法,後惟從敵而 已。」宣宗悟,盡釋之。哀宗以河南旱,詔遣官理冤獄,而 不及陝西。雲翼言:「天地人通為一體,今人一支受病, 則四體為之不寧,豈可專治受病之處而置其餘哉!」 朝廷是之。司天有以《太乙新曆》上進者,尚書省檄雲 翼參訂,摘其不合者二十餘條,曆家稱焉。所著文集 若干卷,校《大金禮儀》若干卷、《續通鑑》若干卷、《周禮辨》 一篇、「《左氏》《莊》《列賦》」各一篇、《五星聚井辨》一篇、《縣象賦》 一篇、《勾段機要》《象數雜說》等,著藏於家。

趙秉文

按《金史》本傳:「秉文,字周臣,磁州淦陽人也。幼穎悟,讀 書若夙習。登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第,調安塞簿。以課 最遷邯鄲令,再遷唐山。丁父憂,用薦者起復南京路 轉運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入為應奉翰林文字,同 知制誥。上書論宰相胥持國當罷,宗室守貞可大用。 章宗召問,言頗差異,於是命知大興府事。」內族等 鞫之,秉文初不肯言,詰其僕歷數交游者,秉文乃曰: 「初欲上言,嘗與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 鄭贊道、高坦等私議。」庭筠等皆下獄,決罰有差。有司 論秉文上書狂妄,法當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 免焉。當時為之語曰:「古有朱雲,今有秉文。朱雲攀檻, 秉文攀人。」士大夫莫不恥之。坐是久廢,後起為同知 岢嵐軍州事,轉北京路轉運司度支判官。承安五年 冬十月,陰晦連日,宰相張萬公入對,上顧謂萬公曰: 「卿言天日晦冥,亦猶人君用人,邪正不分,極有理。若 趙秉文曩以言事降授,聞其人有才藻,工書翰,又且 敢言,朕非棄不用,以北邊軍事方興,姑試之耳。」泰和 二年,召為戶部主事,選翰林修撰。十月,出為寧邊州 刺史。三年,改平定州。前政苛於用刑,每聞赦將至,先 掊賊死乃拜赦,而盜愈繁。秉文為政一從寬簡,旬月 盜悉屏跡。歲饑,出祿粟倡豪民以賑,全活者甚眾。大 安初,北兵南嚮,召秉文與待制趙資道論備邊策,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