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0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簡質,而詩清麗,世多稱傳之。

明一

錢唐

按《寧波府志》:「唐字唯明,長身玉立,才氣卓越,博通經 史,與人交不苟合。太祖定鼎金陵,唐以布衣謁見,敷 陳王道。洪武元年十二月,遂授刑部尚書。召講《堯舜 典》及《大禹謨》,陛立而對,或糾唐草野之人,不知君臣 禮。唐正色曰:『以古聖王之言陳於上,不跪不為倨』。宮 中嘗揭武后圖,唐諫忤旨,待罪午門外。至日昃始賜」 飯,命撤其圖。上嘗詔孔子釋奠,止行於曲阜,京師與 天下不必通祀。唐上疏諫曰:「孔子乃百王之師,先儒 謂仲尼為萬世素王,天下祀孔子如祝聖壽,報本之 禮,不可廢也。」遂止。一日,上覽《孟子》,至「土芥寇讎」之說, 大拂意,謂非臣子所宜言,欲去其配享,詔敢諫者罪 以不敬,且命金吾射之。唐抗疏入諫,輿櫬自隨,袒胸 當箭,曰:「臣得為孟軻,死有餘榮。」上見其誠懇,命太醫 院療其箭瘡,孟子配享,得不廢三年耳。聵乞歸,後謫 壽州卒。唐為人秉心如丹,敢諫諍,冒矢石,不懼閑衛 正學,有功孔、孟,後世仰賴焉。

茹太素

按《明外史》本傳:「太素,澤州人,洪武三年鄉舉,上書稱 旨,授監察御史。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以平允稱。七年, 召為刑部侍郎,上言:自中書省內外百司,聽御史按 察司檢舉,而御史臺未有定考,宜令守院御史一體 察核。磨勘司官吏數少,難以檢覈,天下錢糧,請增置 若干員,各分為科,在外省衛凡會議軍民事,各不相 合,致稽延。請用按察司一員糾正。」帝皆從之。不數月, 降刑部主事陳時務累萬言。太祖令中書郎王敏誦 而聽之,中言:才能之士,數年來幸存者百無一二,今 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觸。帝怒,召太素面詰,杖之 於朝。次夕,復於宮中令人誦之,得其可行者四事,嘅 然曰:「為君難,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於事 情,文詞太多,便至熒聽。太素所陳五百餘言可盡耳。」 因令中書定《奏對式》,俾陳得失者無繁文。摘太素疏 中可行者下所司。帝自序其首,頒示中外。十年遷浙 江右參政,尋賜還鄉侍親。十六年召為刑部試郎中。 居一月,遷都察院僉都御史,俄降翰林院檢討。十八 年擢戶部尚書。太素抗直不屈,屢瀕於罪,帝時宥之。 一日宴便殿,賜之酒曰:「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太 素叩首,即續韻對曰:「丹誠圖報國,不避聖心焦。」帝為 惻然。未幾,謫御史,復坐排陷詹徽,與同官十二人俱 鐐足治事,後竟坐法死。

曾秉正

按《明外史》本傳:「秉正,南昌人。洪武初,薦授海州學正。 九年,以天變詔群臣言事,秉正上疏數千言,大略曰: 『古之聖君,不以天無災異為可喜,惟以祗懼天譴為 心。陛下聖文神武,統一天下,天之付與可謂盛矣。兵 動二十餘年,始得休息,天之有心於太平亦已久矣, 民之思治亦切矣。創業與守成之政大抵不同。開創 之初,則行富國強兵之術,用趨事赴功之人。大統既 立,邦勢已固,則普天之下,水土所生,人力所成,皆邦 家倉庫之積;乳哺之童,垂白之叟,皆邦家休養之人, 不患不富庶,惟保成業於永久為難耳。於此之時,當 盡革向之所為,何者足應天心,何者足慰民望,感應 之理,其效甚速』。」又言:「天既有警,則變不虛生。」極論《大 易》、「陰陽」、《春秋》「中外」之旨,帝嘉之,召為思文監丞。未幾, 改刑部主事。十年擢陝西參政。未行,會初置通政使, 即以秉正為通政使。在位數言事,帝頗優容之。未幾, 忤旨罷免。貧不能歸,鬻其四歲女。帝聞大怒,置腐刑, 不知所終。

葉伯巨

按《明外史》本傳:「伯巨,字居升,寧海人。以國子生授平 遙訓導。洪武九年,上書曰:『臣伏讀聖諭,因邇者五星 紊度,日月相刑,詔臣民直言得失。海內聞之,懽呼雷 動,皆曰此禹湯罪己之道也。凡有識知,莫不欲竭智 盡忠,況臣愚蒙,久承養育以至今日者乎?臣竊惟漢、 晉、唐、宋之世,凡有災異,必由刑政失宜,賢愚倒置,遂 至紀綱不振。或制於權臣,或移於宦寺,或陵遲於女 主,或潰敗於戎翟。上下偷安,苟延歲月。天變於上而 不知戒,人怨於下而不知恤,天下已壞而莫之救也。 今天厭元德,特命陛下以神聖之資,掃除亂略,薄海 內外,罔不臣服。方宵衣旰食,以圖至治,漢、晉、唐、宋之 失,舉皆無有。然而日月星辰失序者』」,得毋陛下鑑觀 前世,矯枉其弊,又有太過者與?臣觀當今之事,太過 者三:曰分封太侈也,曰用刑太繁也,曰求治太速也。 何以明之?日者,君象也;月者,臣象也;五星者,卿士庶 人象也。《詩》曰:「彼月而食,則維其常。」陰盛陽微,斯為不 善矣。是故日刑於月,猶之可也。日月相刑,是月敢抗 日,臣敢抗君也。陛下之有天下,掃除群雄如刈草芥, 包絡豪傑如使臂指,將相大臣將數十萬眾,戰必勝、 攻必取者,朝廷遣一介召之,則拱手聽命,無敢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