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0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讀,不受。寧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 同實錄院修撰。會詔朱熹與在外宮觀,傅良言:「熹難 進易退,內批之下,舉朝驚愕。臣不敢書行。」熹於是進 寶文閣待制,與郡。御史中丞謝深甫論傅良言不顧 行,出提舉興國宮。明年,察官交疏,削秩罷。嘉泰二年, 復官,起知泉州,辭。授集英殿修撰,進寶謨閣待制。終 於家,年六十七,諡文節。傅良著述,有《詩解詁》《周禮說》 《春秋後傳左氏章指》行於世。

蔡幼學

按《宋史》本傳:「幼學,字行之,溫州瑞安人。年十八,試禮 部第一。是時陳傅良有文名於太學,幼學從之遊,月 書上。祭酒芮華及呂祖謙連選拔,輒出傅良右,皆謂 幼學之文過其師。孝宗聞之,因策士將寘首列。而是 時外戚張說用事,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陰附之。幼 學對策,其略曰:『陛下資雖聰明而所存未大,志雖高 遠而所趨未正,治雖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冀 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風俗日壞,將難扶持;紀綱 日亂,將難整齊;人心益搖,將難收拾;吏慢兵驕,財匱 民困,將難正救』。」又曰:「陛下恥名相之不正,更制近古 二相並進,以為美談。然或以虛譽惑聽,自許立功;或 以緘默容身,不能持正。」蓋指虞允文、梁克家也。又曰: 「漢武帝用兵以來,大司馬、大將軍之權重而丞相輕。 公孫弘為相,衛青用事,弘苟合取容,相業無有。宣元 用許、史,成帝用王氏,哀帝用丁、傅,卒為始元之禍。今 陛下使姨子預兵柄,其人無一才可取,宰相忍與同 列,曾不羞恥?」按其罪名,宜在公孫弘上。蓋指張說也。 帝覽之不懌,虞允文尤惡之,遂得下第,教授廣德軍。 丁父憂,再調潭州。執政薦於朝,帝許之,且問:「年幾何 矣?何以名幼學?」參政施師點舉《孟子》「幼學壯行」之語 以對,上佇思慨然曰:「今壯矣,可行也。」遂除敕令所刪 定官。首言:「大恥未雪,境土未復。陛下睿知神武,可以 有為,而苟且之議,委靡之習,顧得以緩陛下欲為之 心。」孝宗喜曰:「解卿意,欲令朕立規模爾。」尋以母憂去。 光宗立,以太學錄召,改武學博士。踰年,遷太學,擢祕 書省正字兼實錄院檢討官,遷校書郎。時光宗以疾 不朝重華宮,幼學上封事曰:「陛下自春以來,北宮之 朝不講。比者壽皇愆豫,侍從、臺諫叩陛請對,陛下拂 衣而起,相臣引裾,群臣隨以號泣。陛下退朝,宮門盡 閉,大臣累日不獲一對清光。望日之朝,都人延頸,遷 延至午。禁衛飲恨,市廛軍伍,謗誹籍籍,旁郡列屯,傳 聞疑怪,變起倉卒,陛下實受其禍。誠思身體髮膚,壽 皇所與,宗社人民,壽皇所命,則疇昔慈愛,有感乎心, 可不獨出聖斷,復父子之歡,弭宗社之禍?」疏入,不報。 寧宗即位,詔求直言,幼學又奏:「陛下欲盡為君之道, 其要有三:事親、任賢、寬民,而其本莫先於講學。比年 小人謀傾君子,為安靖和平之說以排之,故大臣當 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旨擯棄,其 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 吐。自非聖學日新,求賢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自 熙寧、元豐「而始有免役錢,有常平積剩錢,有無額上 供錢,自大觀、宣和而始有大禮進奉銀絹,有贍學糴 本錢,有經制錢,自紹興而始有和買折帛錢,有總制 錢,有月樁大軍錢,至於茶、鹽、酒榷、稅契、頭子之屬,積 累增多,較之祖宗,無慮數十倍,民困極矣。」幼學既論 列時政,其極歸之聖學,帝稱善,將進用之。時韓𠈁冑 方用事,指正人為偽學,異論者立黜。幼學遂力求外 補,特除提舉福建常平。陛辭,言:「今除授命令,徑從中 出,而大臣之責始輕;諫省、經筵無故罷黜,而多士之 心始惑。或者有以誤陛下至此耶?」𠈁胄聞之不悅。既 至官,日講《荒政》。時朱熹居建陽,幼學每事咨訪,遂為 御史劉德秀劾罷,奉祠者凡八年。起知黃州,改提點 福建路刑獄,未行,有勸𠈁胄以收召海內名士者,乃 召幼學為吏部員外郎。入見,言高宗建炎間減婺州 和買絹折羅事,因諭輔臣曰:「一日行得如此一事,一 年不過三百六十事而已。陛下除兩浙丁錢,視高宗 無間。然而兵事既開,諸路罹鋒鏑轉餉之艱,江湖以 南有調募科需之擾,惟陛下以愛惜邦本為念。」遷國 子司業、宗正少卿,皆兼權中書舍人。𠈁冑既誅,餘黨 尚塞正路,幼學次第彈繳,竄黜尤眾,號稱職。遷中書 舍人兼侍講。故事,閤門宣贊而下,供職十年,始得路 都監若鈐轄。𠈁胄壞成法,率五六年、七八年即越等 除授,有已授外職猶通籍禁闥者,幼學一切釐正。嘉 定初,同樓鑰知貢舉。時正學久錮,士專於聲律度數, 其學支離。幼學始取義理之文,士習漸復於正。兼直 學士院,內外制皆溫醇雅厚得體,人多稱之。除刑部 侍郎,改吏部,仍兼職。趙師𢍰除知臨安府,師𢍰辭。故 事,當有不允詔,幼學言:「師𢍰以媚權臣進官,三尹京 兆,狼籍無善狀。詔必出褒語,臣何辭以草?」命遂寢。改 兼侍讀,師𢍰命乃下。除龍圖閣待制、知泉州,徙建康 府、福州,進福建路安撫使。政主寬大,惟恐傷民。福建 下州例抑民買鹽,以戶產高下均賣者曰產鹽,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