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2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三司、都督揚州。吳大將孫峻、呂據、留贊等聞淮南亂, 會文欽往,乃帥眾將欽徑至壽春。時誕諸軍已至,城 不可攻,乃走。誕遣將軍蔣班追擊之,斬贊傳首,收其 印節,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為征東大將軍。 誕既與元颺等至親,又王淩、毋丘儉累見夷滅,懼不 自安,傾帑藏振施,以結眾心,厚養親附及揚州輕俠 者數千人為死士。甘露元年冬,吳賊欲向徐堨,計誕 所督兵馬,足以待之,而復請十萬眾守壽春,又求臨 淮築城以備寇,內欲保有淮南。朝廷微知誕有自疑 心,以誕舊臣,欲入度之。二年五月,徵為司空。誕被詔 書,愈恐,遂反。召會諸將,自出攻揚州刺史樂綝,殺之。 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揚州新附 勝兵者四五萬人,聚糓足一年食,閉城自守,遣長史 吳網將小子靚至吳請救。吳人大喜,遣將全懌、全端、 唐咨、王祚等率三萬眾,密與文欽俱來應誕。以誕為 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是時, 鎮南將軍王基始至,督諸軍圍壽春,未合,咨、欽等從 城東北,因山乘險,得將其眾突入城。六月,車駕東征 至項,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 淮討之。大將軍屯丘頭,使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 面合圍,表裏再重,壍壘甚峻。又使監軍石苞、兗州刺 史州泰等簡銳卒為游軍,備外寇。欽等數出犯圍,逆 擊走之。吳將朱異再以大眾來迎,誕等渡𥟖漿水,泰 等逆與戰,每摧其鋒。孫綝以異戰不進,怒而殺之。城 中食轉少,外救不至,眾無所恃。將軍蔣班、焦彝皆誕 爪牙計事者也,棄誕踰城,自歸大將軍。大將軍乃使 反間以奇變說全懌等,懌等率其眾數千人開門來 出,城中震懼,不知所為。三年正月,誕、欽、咨等大為攻 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圍上諸軍臨高 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傷 者蔽地,血流盈壍,復還入城。城內食轉竭,降出者數 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 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 誕計事,誕遂殺欽。欽子鴦及虎將兵在小城中,聞欽 死,勒兵馳赴之,眾不為用。鴦、虎單走踰城出,自歸大 將軍。軍吏請誅之,大將軍令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 固應當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 心也。」乃赦鴦、虎,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呼語城內云: 「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表鴦、虎為將軍,各賜 爵關內侯。城內喜且擾,又日饑困。誕、咨等智力窮,大 將軍乃自臨圍,四面進兵,同時鼓譟登城,城內無敢 動者。誕窘急,單乘馬將其麾下突小城門出。大將軍 司馬胡奮部兵逆擊,斬誕,傳首,夷三族。誕麾下數百 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 此。唐咨、王祚及諸裨將皆面縛降。吳兵萬眾,器仗軍 實山積。初圍壽春,議者多欲急攻之。大將軍以為「城 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裏受敵,此危道 也。今三叛相聚於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將使同就戮, 吾當以全策縻之,可坐而制也。」誕以二年五月反,三 年二月破滅,六軍按甲深溝高壘,而誕自困,竟不煩 攻而克。及破壽春,議者又以為淮南仍為叛逆,吳兵 室家在江南,不可縱,宜悉坑之。大將軍以為古之用 兵,全國為上,戮其元惡而已。吳兵就「得亡還,適可以 示中國之弘耳。一無所殺,分布三河近郡以安處之。」 唐咨本利城人,黃初中利城郡反,殺太守徐箕,推咨 為主。文帝遣諸軍計破之,咨走入海,遂亡至吳,官至 左將軍,封侯,持節。誕欽屠戮,咨亦生禽,三叛皆獲,天 下怏焉。拜咨安遠將軍。其餘裨將咸假號位。吳眾悅 服,江東感之,皆不誅其家。其淮南將吏士民諸為誕 所脅「略者,惟誅其首逆,餘皆赦之。」聽鴦、虎收斂欽喪, 給其車牛,致葬舊墓。

按《魏末傳》:賈充與誕相見,談說時事,因謂誕曰:「洛中 諸賢,皆願神代,君所知也,君以為云何?」誕厲色曰:「卿 非賈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負國,欲以魏室輸人乎? 非吾所忍聞。若洛中有難,吾富死之。」充默然。誕既被 徵,請諸牙門置酒飲宴,呼牙門徒兵,皆賜酒令醉,謂 眾人曰:「前作千人鎧仗始成,欲以擊賊,今當還洛,不 復得用,欲蹔出,將見人游戲,須臾還耳。諸君且止。」乃 嚴鼓將士七百人出。樂綝聞之,閉州門,誕歷南門宣 言曰:「當還洛邑,暫出游戲。揚州何為閉門?」見備前至, 東門復閉,乃使兵緣城攻門,州人悉走,因風放火,焚 其府庫,遂殺綝。誕表曰:「臣受國重任,統兵在東,揚州 刺史樂綝,專詐說臣與吳交通,又言『被詔當代,臣位 無狀日久。臣奉國命,以死自立,終無異端,忿綝不忠, 輒將步騎七百人,以今月六日討綝,即日斬首函頭, 驛馬傳送。若聖朝明臣,臣即魏臣;不明臣,臣即吳臣, 不勝發憤有日,謹拜表陳愚,悲感泣血,哽咽斷絕,不 知所如。乞朝廷察臣至誠』。」

王經

按《魏志高貴鄉公本紀》:甘露五年五月己丑,高貴鄉 公卒,年二十。皇太后令曰:「尚書王經凶逆無狀,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