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軍實,治戰具,軍特精至。十二月,賊馬守應合羅汝 才、李萬慶自鄖陽東下,江北震動。可法馳駐太湖城 外當其衝,賊聞不敢逼。十年正月從間道突安慶石 碑鎮,參將潘可大來援。賊移桐城,可大赴救,賊北走, 為廬、鳳軍所扼,復回桐城。可法趨赴,知縣陳爾銘堅 守,賊不敢攻掠四境。可法與可大勦捕,斬獲多。賊走 廬江去。已,犯潛山,可法與左良玉敗之楓香驛,賊乃 竄潛山、太湖山中。三月,可大及副將程龍敗歿於宿 松,賊愈張,分其黨搖天動別為一營,而合八營二十 餘萬眾,分屯桐城之練潭、石井鋪、陶沖驛,連營六十 里。可法備嚴,不敢犯。閏四月,總兵牟文綬、劉良佐以 兵至,戰於挂車河,賊少退。七月,廷議「安慶急,宜設重 臣鎮之。」即擢可法右僉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 池州四府,及河南之光州、光山、固始、羅田,湖廣之蘄 州、廣濟、黃梅,江西之德化、湖口諸縣,提督軍務,設額 兵萬人。賊已東陷和州、含山、定遠、六合,犯天長、盱眙, 乃趨河南安、廬間,得暫息。可法奏免被災田租,募壯 士,繕甲仗,日夜為戰守計。其冬,賊復犯潛山,為部將 汪雲鳳所敗。老回回掠舒城、廬江,亦為京軍所破,乃 遁入大山,時出劫掠。可法東西馳禦,而監軍僉事湯 開遠善擊賊,賊憚此二人,稍稍避其鋒。十一年夏,兵 部尚書楊嗣昌以平賊踰期,普議文武諸臣罪,可法 亦戴罪立功。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爍爍有光,持身 廉,接士信。雜處行伍間,與「下同勞苦。軍行,士不飽不 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連敗賊英山、六 合,順天王遂乞降。當是時,總理侍郎熊文燦大布《招 降》,令賊多降,未降者亦觀望,且勢孤,以故警漸稀。而 可法於十二年夏丁外艱去。十四年起戶部右侍郎 兼右僉都御史,代朱大典總督漕運,巡撫鳳陽、淮安、 揚州。漕輓歲愆期,缺額幾百萬。可法劾罷督糧道三 人,增設漕儲道一人,大濬河南,慎簡運官,盡祛諸蠹 弊。鳳陽總督高斗光討賊無功,有議用可法者。御史 劉逵言可法理漕有效,不宜易,乃已。廷議將易,兵部 尚書陳新甲、尚書劉遵憲、言官章正宸等十一人並 舉可法。章下吏部。尚書李日宣等言「可法文武」才,而 漕事方亟,宜俟報竣召用,乃復留。十六年七月,拜南 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武備久弛,可法奏行更新八 事。十七年四月朔,知賊犯宮闕,大會群寮,誓師勤王。 檄諸鎮兵並進,而身渡江,抵浦口。乃聞北都陷,大慟, 頭觸柱,血流被體,縞衣發喪,欲長驅死。賊或說可法 曰:「社稷無主,盍立君以圖恢復?」可法然之。會南京諸 大臣議立君,張慎言、呂大器、姜曰廣等言:「福王倫序 當立,而有七不可: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 有司也。惟潞王賢明當立。」移牒可法,可法亦以為然。 鳳陽總兵馬士英潛與阮大鋮定計將立福王,以書 咨可法;可法即以「七不可」之說告,而身還南京。士英 已與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傑發兵,送福王至儀 真;可法乃與諸大臣具啟奉迎。五月朔,王謁孝陵、奉 先殿畢,出居內守備府。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 言:「殿下宜正受。」既朝,議戰守,可法言:「王當素服郊次, 發師北征,示天下以必報讎之義。」王唯唯。明日再朝, 出議監國事。張慎言曰:「國虛,無人,可遂即大位。」可法 曰:「太子存亡未卜,倘南來若何?」誠意伯劉孔昭曰:「今 日既定,誰敢復更!」可法曰:「稍緩數日亦無害。」乃退。初 三日,王監國,廷推閣臣,眾舉可法及高弘圖、姜曰廣。 孔昭攘臂欲並列;可法曰:「本朝無勳臣入閣例。」孔昭 勃然曰:「即我不可,馬士英何不可!」乃并推士英。又議 起廢,共推鄭三俊、劉宗周、徐石麒。孔昭特舉阮大鋮; 可法曰:「此先帝欽定逆案,毋庸再言!」乃已。越二日,拜 可法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士英、弘圖並命可 法仍掌兵部事,士英仍督師鳳陽。乃定京營制如北 都故事;侍衛及錦衣衛諸軍悉入伍操練;錦衣東、西 兩司房及南、北兩鎮撫司官不備設,以杜告密、安人 心。當是時,士英旦夕冀入相;及命下,大怒,即以可法 《七不可書》密奏於王,而擁兵請入覲,拜疏即行。可法 以士英入,勢不兩立,謀避出外。十二日,請督師淮、揚。 諸生盧渭等抗疏請留,有「秦檜在內、李綱居外,宋終 北轅」,語不納。十五日,王即位。明日,可法即陛辭,加太 子太保,改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百官郊餞,可法 疏辭,士英即以是日入直。可法與士英、弘圖、曰「廣議 分廬、鳳、淮、揚為四鎮,屏蔽江南,即以得功、良佐、澤清、 傑為之。」俄封得功侯、良佐等伯。諸鎮遂各擁重兵,朝 廷不能制。可法啟行,即令遣使訪大行帝后梓宮及 太子、二王所在,又令祭告泗、鳳二陵。可法去,士英、孔 昭輩益無所憚。孔昭以慎言舉吳,甡譁殿上,至拔刀 以逐。可法聞之,上疏曰:「先帝用人無成心,袁繼咸及 士英皆起戍籍甡奉命南征,因候唐通兵不至,稽遲 蒙譴,其過可原。北都之變,文臣固多誤國,武臣豈皆 盡忠?若各執成心,日尋水火,朋黨一分,禍安所底!」士 英、孔昭輩卒持甡不用。可法祭二陵畢,上疏曰:「陛下 踐阼之始,祇謁孝陵,哭泣盡哀,道路感動。若躬謁二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6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