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8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皂鵰。」遷大理正,嘗奏言:「法令者,人之隄防,不立則無 所制。今大理多不奉法,以縱罪為仁,持文為苛,臣執 刑典,恐且得謗。」遂上所著《應正論》以見志。因規帝失。 大抵以《易萃》之六二曰「引吉,無咎」,謂處《萃》之時,己獨 「居正,異操而聚,獨正者危,未能以遠害,惟九五應之, 乃履正迎吉。」由己居下位而中正是託,期於上應之, 不括囊以守祿也。又言:「刑賞二柄,惟人主操之,故曰: 『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變法 者,君上也』。」魏游肇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執 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可令臣曲筆也?」又言:「為國 當以嚴致平,非以寬致平。嚴者,非凝網重罰,在人不 易犯而防難越也。故捨銜策以奔踶,則王良不能御 駻;停藥石於膚腠,則俞附不能攻疾。」又言:「漢武帝甥 昭平君殺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請,帝垂泣曰:『法令者, 先帝之所造也。用親故誣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廟 乎』!」卒可其奏。隋文帝子秦王俊為并州總管,以奢縱 免官。楊素曰:「王陛下愛子,請赦之。」帝曰:「法不可違。若 如公意,我乃五兒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別置天子 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變之義。」凡數千言,帝嘉之。 景雲初,以左御史中丞遷大理少卿。時詔用漢故事, 設刺史監郡,於天下劇州置都督,選素威重者授之。 遂拜志愔齊州都督事。中格,復授齊州刺史、河南道 按察使,徙汴州,封北海縣男。太極元年,兼御史中丞、 內供奉,實封百戶。出為魏州刺史,改揚州長史。所至 破碎姦猾,令行禁信,境內肅然。開元九年,帝幸東都, 詔留守京師。京兆人權梁山妄稱襄王子,與左右屯 營官謀反,自稱先帝,夜犯長樂門,入宮城,將殺志愔, 志愔踰垣走,而屯營兵悔,更斬《梁山》等自歸。志愔慚 悸卒。

許景先

按《唐書》本傳,「景先,常州義興人。曾祖緒,武德時以佐 命功歷左散騎常侍,封真定公,遂家洛陽。景先由進 士第,釋褐夏陽尉。神龍初,東都造服慈閣,景先獻賦, 李迴秀見其文,畏歎曰:『是宜付太史』。」擢左拾遺。以論 事切直,外補滑州司士參軍。舉手筆俊拔,茂才異等, 連中,進揚州兵曹參軍,還為左補闕。宋璟、蘇頲擇殿 中侍御史,久不補,以授景先,時議僉愜,抨按不避近 強。與齊澣、王丘、韓休、張九齡更知制誥,以雅厚稱。張 說曰:「許舍人之文,雖乏峻峰激流,然詞旨豐美,得中 和之氣。」開元十年,伊、汝溢壞廬舍甚眾,景先見侍中 源乾曜曰:「災眚所降,王者宜修德應之。」因遣大臣存 問失職,罪己引咎,以答天譴。公在元「弼,庸可默乎?」乾 曜悟,遽白元宗,遣陸象先持節賑贍。十三年,帝自擇 刺史,景先由吏部侍郎為刺史,治虢州,大理卿源光 裕、鄭州、兵部侍郎寇泚宋州,禮部侍郎鄭溫琦邠州, 大理少卿袁仁敬杭州,鴻臚少卿崔志廉、襄州,衛尉 少卿李昇期邢州、太僕少卿鄭放定州,國子司業蔣 挺湖州,左衛將軍裴觀、滄州衛率崔誠遂州,凡十一 人治行,詔宰相、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濱,盛具奏太 常樂帛舫水嬉,命高力士賜詩,帝親書,且給紙筆,令 自賦賚絹三千遣之。後徙岐州,入為吏部侍郎,卒。

潘好禮

按《唐書》本傳:「好禮,貝州宗城人。第明經,累遷上蔡令, 治在最,擢監察御史。坐小累,下除芮城令,拜侍御史, 徙岐王府司馬。居後母喪,詔奪服,固辭不出。開元初, 為邠王府長史。王為滑州刺史,好禮兼府司馬,知州 事。王御下不能肅,有詔好禮檢督王家,至過失皆上 聞。王每遊觀,好禮必諫諭禁切。農月,王出獵,家奴羅」 迾好禮遮道諫,王初不許,乃臥馬下,謼曰:「今農在田, 王何得非時暴禾稼,以損下人?要先踐殺司馬,然後 聽所為。」王慚,為還遷豫州刺史。勤力於治,清廉無所 私,然喜察細事,下厭其苛。子請舉明經,好禮曰:「經不 明不可妄進。」乃自試之,不能通,怒笞之,械而徇於門。 復以公累,徙溫州別駕,卒。好禮博學能論議,節行修 整,一意無所傾附,未嘗自列階勳,居室服用麤苟,至 終身,世謂「近名。」

席豫

按《唐書》本傳,「豫字建侯,襄州襄陽人,後周昌州刺史 固七世孫,後徙河南。長安中,舉學兼流略、詞擅文場 科,擢上第,時年十六,以父喪罷。復舉手筆俊拔科中 之,補襄邑尉。奏事闕下,會節愍太子難安樂公主,請 為皇太女,豫曰:『昔梅福上書譏后族,彼何人哉』!乃上 疏請立皇太子。語深切,人為寒懼。太平公主聞其名」, 將表為諫官。豫恥汙彼謁,遁去。俄舉賢良方正異等, 為陽翟尉。開元初,觀察使薦豫賢,遷監察御史,出為 樂壽令。前令以親喪解,而豫母病,訴諸朝,改懷州司 倉參軍。復舉超拔群類科,會母喪去。服除,授大理丞, 遷考功員外郎,進絀清明。為中書舍人,與韓休、許景 先、徐安貞、孫逖名相甲乙。出鄭州刺史。韓休輔政,舉 代己,入拜吏部侍郎。元宗曰:「卿前日考功,職詳事允, 故有今授。」豫典選六年,拔寒遠士,多至臺閣,當時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