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屏居慎靜,奉朝請而已。遷吏部侍郎,召見,勞曰:「知 卿杜門六年,故有此拜。曩與先臣並命,尚念之邪?」宗 儒俯伏流涕。元和初,檢校禮部尚書,充東都留守,三 遷至檢校吏部、荊南節度使,散冗食戍二千人。歷山 南西道、河中二鎮,拜御史大夫,改吏部尚書。穆宗立, 詔先朝所召賢良方正,委有司試。宗儒建言:「應制而 來者,當天子臨,問,試有司,非國舊典,請罷之。」詔可。俄 檢校右僕射,守太常卿。太常有《五方師子樂》,非大朝 會不作。帝嗜聲色,宦官領教坊者乃移書取之。宗儒 不敢違,以訴宰相,宰相以事專,有司不應。關白以儒 不職,罷為太子少師。太和初,進太子太傅。文宗召訪 政理,對曰:「堯、舜之化,慈儉而已,願陛下守之。」帝納其 言。六年,授司空,致仕。卒,年八十七,冊贈司徒,諡曰昭。 宗。儒以文學歷將相,位任崇劇。然無儀矩,以治生,瑣 碎失名。
崔琯
按《唐書崔珙傳》:「琯,字從律,珙兄。舉進士、賢良方正,皆 高第,累辟諸使府。入朝,稍歷吏部員外郎。李德裕任 御史中丞,引知雜事,進給事中。太和初,持節宣慰盧 龍使,稱旨。及興元殺李絳,復往慰撫,軍皆按堵。還遷 工部侍郎。京兆尹宋申錫為讒所危,宦豎切齒,時罕 敢辨者。琯與大理卿王正雅固請出獄付外,與眾治」 之,天下重其賢。以尚書右丞出為荊南節度使,進左 丞。時弟珙任京兆尹,並據顯劇處,世以為榮。俄判兵 部西銓、吏部東銓,徙東都留守。以吏部尚書召,辭疾 不拜。會昌中,終山南西道節度使,贈尚書左僕射。琯 行方介有器蘊,人屬以為相,而卒不至,當時共咨云。 弟璪、璵。
韋博
按《唐書》本傳,「博字大業,京兆萬年人。祖黃裳,浙西節 度觀察使。博取進士第,寖遷殿中侍御史。開成中,蕭 本詐窮得罪,詔與中人籍其財,中人利寶玉,欲竊取 去,博奪還,簿無遺貲。回鶻入寇,以符澈為河東節度 使,拜博為判官。久之,進主客郎中。時詔毀佛祠,悉浮 屠隸主客。博言令太暴,宜近中。宰相李德裕惡之。會」 羌、渾叛,以何清朝為靈武節度使,詔博副之,擢右諫 議大夫。召對,賜金紫。因行西北邊,商虜強弱,還奏有 旨,進左大夫,為京兆尹。與御史中丞囂競不平,皆得 罪,下除博衛尉卿,出為平盧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 徙昭義。卒,年六十二,贈兵部尚書。
薛元賞
按《唐書》本傳:「元賞亡里系所來,太和初,自司農少卿 出為漢州刺史。時李德裕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會維 州降,德裕受之以聞。牛僧孺沮其議,執還之。元賞上 書極言可,因撫之,潰虜膺腹,不可失。不省。段文昌代 德裕,狀元賞治當最,遷累司農卿、京兆尹,出為武寧 節度使,罷泗口猥稅,人以為便。俄徙邠寧。會昌中,德」 裕當國,復拜京兆尹。都市多俠少年,以黛墨鑱膚夸 詭力,剽敓坊閭。元賞到府三日,收惡少,杖死三十餘 輩,陳諸市,餘黨懼,爭以火滅其文。元賞長吏事,能推 言時弊,件白之。禁屯怙勢擾府縣,元賞數與爭,不少 縱。由是軍暴折戢,百姓賴安。就加檢校吏部尚書。閱 歲,進工部尚書,領諸道鹽鐵轉運使。德裕用元賞弟 元龜為京兆少尹,知府事。宣宗立,罷德裕,而元龜坐 貶崖州司戶參軍。元賞下除袁王傅。久之,復拜昭義 節度使,卒。
五代
劉審交
按《五代史》本傳:「審交,字求益,幽州文安人也。少略知 書,通於吏事。為唐興令,補范陽牙校。劉守光僭號,以 審交為兵部尚書。守光敗,歸於太原,唐莊宗以為從 事。其後趙德鈞鎮范陽,北面轉運使馬紹宏辟審交 判官。王晏球討王都,以為轉運供軍使。定州平,拜遼 州刺史,復為北面轉運使,改慈州刺史。以母老去官。」 母喪,哀毀過禮,不調累年。晉高祖即位,楊光遠討范 延光於魏州,審交復為供軍使。是時,晉高祖分戶部、 度支、鹽鐵為三使,歲餘,三司益煩弊,乃復合為一。拜 審交三司使。議者請檢天下民田,宜得益租,審交曰: 「租有定額,而天下比年無閑田,民之苦樂不可等也。」 遂止不檢,而民賴以不擾。遷右衛上將軍、陳州防禦 使。出視民田,見民耕器薄陋,乃取河北耕器為範,為 民更鑄。安從進平,徙審交襄州,又徙青州,皆有善政。 罷還。契丹犯京師,留蕭翰而去。翰復以審交為三司 使。已而翰召許王從益守京師。漢高祖起義太原,從 益召高行周以拒高祖,行周不至。從益母王淑妃與 群臣謀迎高祖,或以謂燕兵在京師者猶數千,可以 城守而待行,周淑妃不從。議未決,審交進曰:「余燕人 也,今為燕守城,當為燕謀,然事勢不可為也。」太妃語 是。從益乃罷不設備,遣人西迎高祖。高祖至,罷審交 不用。隱帝時,為汝州防禦使,有能名。乾祐三年卒,年 七十四。州人聚哭柩前,上疏乞留葬近郊,使民得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