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0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撫官,謹亦罷歸。久之卒。謹素廉介,楊士奇嘗稱為「冰

霜鐵石。」成化初,都御史葉盛請錄先朝大臣子孫,詔 許其家自陳。命吏部疏「操行尤異者」,乃列顧佐、軒輗、 耿九疇、王士嘉、沈翼、王竑、王宇及謹,凡八人以上。詔 去竑、宇,不錄謹及佐等俱子孫一人入國學。

王士嘉

按《明外史馬謹傳》:「士嘉字道亨,武城人。建文中,由國 子生除大同山陰知縣,善決疑獄。有齎錢百緡臥樹 下失之者,士嘉曰:『此樹為祟,吾將治之』。趨駕出,士民 領城往視,偵不往者,果得盜代王內藏失物,戶扃如 故。士嘉曰:『此必狙公教狙竊之』。乃陳幣於庭,呼群狙 過,伺而觀之,果有狙攫去,詰其主,皆服,人以為神。宣」 德中,累官陜西參政。所至以清操著。英宗初,用楊士 奇薦,召為禮部右侍郎。捕蝗畿甸,奏請停不急役,發 廩賑饑,俱報可。正統中致仕。景泰末卒。

羅通

按《明外史》本傳:「通字學古,吉水人。永樂十年進士。授 御史,巡按四川。都指揮郭贇與清軍御史汪林中交 通為奸,利通劾奏,逮治之。三殿災,偕同官何忠等極 陳時政闕失,忤旨,出為交阯清化知州。宣德元年,黎 利反,王通戰敗,擅傳檄割清化迤西𢌿賊。賊方圍化, 通與指揮打忠堅守,乘間出破賊,殺傷甚眾。賊將遁」 而檄至,通曰:「吾輩殺賊多,出城必無全理,與就縛,曷 若盡忠死。」乃與忠益固守。賊久攻不下,令降將蔡福 說降。通登陴大罵。賊知城不可拔,引去,通始率吏士 歸。宣宗大獎勞之。改戶部員外郎,出理宣府軍餉。奏 言:「朝議儲餉開平,令每軍運一石,又當以騎士護行, 計所費,率二石七斗而致一石。今軍民多願輸米易 鹽,請捐舊例五分之二,則人自樂輸,餉足而兵不疲。」 帝可之。正統初,遷兵部郎中。從尚書王驥整飭甘肅 邊務。以貪淫事為驥所覺。驥遣通奏邊情,即疏通罪, 下獄,謫廣西容山閘官。已,調東莞河泊所官。都督曹 儉薦其有文武才,吏部執不可。景帝監國,以于謙薦, 起兵部員外郎,守居庸關。俄進郎中。帝即位,進右副 都御史。也先破紫荊,長驅犯京師。別部攻居庸甚急。 天大寒,通汲水灌城,冰堅不得近。七日遁走。追擊破 之。景泰元年召入,參贊京營軍務,兼理院事。言:「諸邊 報警,率由守將畏徵調,設詐以惑朝廷。向者賊犯京 師,諸將斬馘幾何,而獲官者至六萬六千餘人。輦下 且然,何況塞外!且韓信起自行伍,穰苴拔於寒微,宜 博搜將士中如信、苴者與議軍事。若今腰玉珥貂,皆 苟全性命、保爵祿之人,憎賢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 足與議也。」意蓋詆謙與石亨輩。謙《疏辨》言:「概責邊報 不實,即有警,專掩匿,必誤事。官軍升級,在顏行者萬 九千八百餘人,及陣亡三千餘人而已,安所得六萬 六千人?通以為濫,宜悉追奪,有如韓信穰苴者。乞指 薦罷臣營務,俾專治部事。」廷臣共留。謙又謂通志在 滅賊,無他。帝兩解之。給事中覃浩等言:「通本以知兵 用,不宜理院事。」乃解其兼職。塞上軍民多為寇所掠。 通請榜諸邊,能自歸者,軍免戍守三年,民復徭役終 身。又請懸封爵重賞,募能「禽斬也先伯顏帖木兒喜 寧者。」已,又言:「古之將帥,務搜拔眾才。如知山川形勢 者,可使導軍;能騰高越險者,可使覘敵;能風角鳥占 者,可使備變。今軍中未見其人,乞敕廷臣各舉所知, 送臣等考驗。」詔皆行之。于謙以山西近寇,請遣大臣 往鎮。楊洪亦乞重臣護軍,轉餉大同。帝以命通。通不 欲行,請得與謙、洪俱。謙言:「國家多難,非臣子辭勞之 日」,奏乞躬往。帝不允,卒命通。通本謙所舉,而每事牴 牾,人由是不直通。二年冬,召還,仍贊軍務。東宮改建, 加太子少保。上言:「寇所恃者馬也。今貢使三千餘人, 㩦馬四萬餘匹,宜量增價酬之。彼見價增,則後來益 眾,此亦強中國、弱外裔之一策也。」帝以所貢馬率不 堪用,若增價,正墮賊計,寢通奏。四年進右都御史,贊 軍務如故。通好大言,遇人輒談兵。自陳殺賊功,求世 襲武職,為給事中王竑所劾。帝釋不罪。英宗復位,又 自陳創謀迎駕,同入南城,為石亨等所蔽,乃授其二 子所鎮撫。天順三年致仕歸,卒。

楊寧

按《明外史》本傳:「寧字彥謐,歙人。宣德五年進士。授刑 部主事。機警多才能,蔚有時譽。正統初,從尚書魏源 巡視宣大。四年,與都督吳亮征麓川。賊款軍門約降。 寧曰:『兵未加而先降,誘我也。宜嚴兵待之』。不聽,令督 運金齒。賊果大至,王師敗績,諸將獲罪,擢寧郎中。復 從王驥至騰衝,破賊巢。寧與太僕少卿李蕡督戰有」 功。師還,超拜刑部右侍郎,而蕡擢工部右侍郎。尚書 鄺埜以蕡知兵,奏調兵部。蕡,長洲人,進士。居鄉,每出 入必步過里門,鄉人稱之。後卒官。寧遭母憂,奪情。九 年代侯璉參贊雲南軍務。土酋恭項隨征有功,寧奏 置隴川宣撫司,以項為宣撫。又以騰衝地要害,與都 督沐昂築城置衛,設戍兵,控諸蠻,邊方遂定。居三年, 召還。閩、浙盜起,命寧鎮江西。賊至,輒擊敗之。暇則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