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2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過多矣,何信于讒?」王執伍奢,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太

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太子建奔宋。王召奮揚,奮揚 使城父人執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爾耳,誰 告建也?」對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 佞,不能苟貳,奉初以還,不忍後命,故遣之。既而悔之, 亦無及已。」王曰:「而敢來,何也?」對曰:「使而失命,召而不 來,是再奸也。逃無所入。」王曰:「歸從政,如他日。」

《苫越》生子,將待事而名之。陽州之役獲焉,名之曰《陽 州》。

《說苑》:楚莊王有茅門者法曰:群臣大夫諸公子入朝, 馬蹄蹂霤者,斬其輈而戮其御。太子入朝,馬蹄蹂霤 廷理斬其輈而戮其御。太子大怒,入為王泣曰:「為我 誅廷理。」王曰:「法者敬宗廟,尊社稷,故能立法從令。尊 敬社稷者,社稷之臣也,安可以加誅?夫犯法廢令,不 尊敬社稷,是臣棄君,下陵上也。臣棄君則主失威,下」 陵上則上位危。社稷不守,吾何以遺子?太子乃還走 避。舍再拜請死。 楚莊王之時,太子車立於茅門之 內,少師慶逐之。太子怒,入謁王曰:「少師慶逐臣之車。」 王曰:「舍之,老君在前而不踰,少君在後而不豫,是國 之寶臣也。」

楚有士申鳴者,在家而養其父,孝聞于楚國。王欲授 之相,申鳴辭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 鳴對曰:「舍父之孝子,而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 有祿於國,立義于庭,汝樂吾無憂矣。吾欲汝之相也。」 申鳴曰:「諾。」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為亂, 殺司馬子期。申鳴將往死之,父止之曰:「棄父而死,其 可乎?」申鳴曰:「聞夫仕者,身歸于君,而祿歸于親,今既 去子事君,得無死其難乎?」遂辭而往,因以兵圍之。白 公謂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圍我,吾 為之奈何?」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 以兵,申鳴聞之必來」,因與之語。白公曰:「善。」則往取其 父,持之以兵。告申鳴曰:「子與吾,吾與子分楚國;子不 與吾,子父則死矣。」申鳴流涕而應之曰:「始吾父之孝 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聞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 受其祿者畢其能。今吾已不得為父之孝子矣,乃君 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殺白公,其父 亦死。王賞之金百斤。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 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兩立, 行不可兩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於天下?」遂自殺 也。

《人物考》:公輸般嘗怨吳人殺其父于甘肅州城南,乃 作一木仙,舉手指吳地,大旱三年。吳人卜曰:「此般所 為也。」乃齎物謝之,般斷木仙一手,吳中大雨。

《列子周穆王篇》: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 罔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饗香以為朽,嘗甘 以為苦,行非以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 無不倒錯者焉。楊氏告其父曰:「魯之君子多術藝,將 能已乎?汝奚不訪焉?」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 子之證。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 惑於是非,昏於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覺者。且一身 之迷,不足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傾一鄉;一鄉之迷, 不足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傾天下;天下盡迷,孰傾 之哉?向使天下人其心盡如汝子,汝則反迷矣。哀樂、 聲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言未必非迷,況魯 之君子,迷之郵者,焉能解人之迷哉?榮汝之糧,不若 《遄歸》」也。

《說符》篇: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黑牛 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薦上帝。居一 年,其父無故而盲,其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令其 子問孔子,其子曰:「前問之而失明,又何問乎?」父曰:「聖 人之言,先迕後合。其事未究,姑復問之。」其子又復問 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復教以祭。其子歸致命,其父曰: 「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後楚攻 宋,圍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壯者皆乘 城而戰,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解圍而 疾俱復。

衛人有善《數》者,臨死,以《訣》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 能行也。他人問之,以其父所言告之。問者用其言而 行其術,與其父無差焉。

昔者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 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 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 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

《呂氏春秋·去私篇》:墨者有鉅子腹𪏆,居秦,其子殺人。 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 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𪏆對曰:「墨者之法 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 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 𪏆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 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鉅子可謂公矣。

《去尢篇》:魯有惡者,其父出而見商咄,反而告其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