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3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葛宮傳》:「宮弟密,進士推」官,年五十致仕。密子書思踵 登第,調建德主簿。時密已老,欲迎以之官,密難之。書 思曰:「曾子不肯一日去親側,豈以五斗移素志哉?」遂 投劾歸養十年餘,近臣表其志行,以為泗州教授,弗 就。密不得已,許以他日偕行,始乞監新市鎮。居父喪, 哀毀骨立,盛暑不釋苴麻,終禫不忍去冢舍。仕至朝 奉郎,亦告老。父子歸休,皆不待年。

《司馬光傳》:光子康,字公休,事父母至孝。光居洛,士之 從學者,退與康語,未嘗不有得塗之人。見其容止,雖 不識,皆知其為司馬氏子也。光薨,治喪皆用禮經家 法,不為世俗事。拜右正言,以親嫌未就職。康自居父 喪,居廬蔬食,寢於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謁,賜優 告,使召醫李積於兗。積老矣,鄉民聞之,往告曰:「百姓 受司馬公恩深,今其子病,願速往也。」來者日夜不絕, 積遂行至,則不可為矣。市井之人,無不哀之。

《呂公著傳》:公著字晦叔,幼嗜學,至忘寢食。父夷簡器 異之,曰:「他日必為公輔。」

《劉摰傳》:「『摰字莘老。兒時,父居正課以書,朝夕不少間。 或謂:君止一子,獨不可少寬邪』?居正曰:『正以一子,不 可縱也』。」

《姚兕傳》:「兕字武之,父寶戰死定川,兕補右班殿直。兕 幼失父,事母孝,凡圖畫器用,皆刻仇讎,未報字。」 《唐恪傳》:「恪字欽叟,四歲而孤,聞人言其父,輒悲泣。」 《李邦彥傳》:「邦彥字士美,懷州人。父浦,銀工也。邦彥喜 從進士游,兩河舉人入京者,必道懷訪邦彥,有所營 置。浦亦罷工與為之,且復資給其行,由是邦彥聲譽 奕奕。」

《周起傳》:「起字萬卿,生而豐下,父意異之,曰:『此兒必起 吾門』。」因名起。幼聰慧如成人意。知衛州,坐事削官。起 才十三,詣京師訟父冤,父乃得復故官。

起嘗奏事殿中,適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賀 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懷金錢出,探以賜起。

《范廷召傳》。「廷召,棗強人。父鐸為里中惡少年所害。廷 召年十八,手刃父讎,剖取其心,以祭父墓。」

《寇準傳》:「準自青州召還,入見帝曰:『朕諸子孰可以付 神器者』?準曰:『陛下為天下擇君,謀及婦人中宮不可 也;謀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擇所以副天下望者』。帝 俛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寇曰:『知子莫如父,聖 慮既以為可,願即決定』。帝遂以襄王為開封尹,改封 壽王。於是立為皇太子。廟見還,京師之人,擁道喜躍」 曰:「少年天子也。」帝聞之不懌,召準謂曰:「人心遽屬太 子,欲置我何地?」準再拜賀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語 后嬪,宮中皆前賀,復出,延準飲極醉而罷。

《蘇軾傳》:軾與弟轍,師父洵為文。洵讀《易》,作《易傳》未究, 命軾述其志,軾成《易傳》。

軾子過,字叔黨。軾謫貶遷徙,獨過侍之。凡生理,晝夜 寒暑所須者,一身百為,不知其難。初至海上,為文曰 《志隱》,軾覽之曰:「吾可以安於島夷矣。」因命作《孔子弟 子別傳》,時稱為「小坡」,蓋以軾為大坡也。其叔轍每稱 過孝以訓宗族,且言「吾兄遠居海上,惟成就此兒能 文也。」

《鄭僅傳》:「僅知寧州,諸軍多殺老弱,持首要賞。僅下令, 非彊壯而能生致者,賞半之。有內附羌追寇,得老人, 不忍殺,擒之,乃其父也。相持哭,一軍感動。」

《郎簡傳》:簡字叔廉,遷刑部。一日,謂其子絜曰:「吾退處 十五年,未嘗小不懌。今意倦,豈不逝歟。」就寢而絕。在 廣州無廉稱,蓋為絜所累。

《張洞傳》:「洞字仲通。父惟簡,太常卿。洞為人長大,眉目 如畫,自幼開悟,卓犖不群。惟簡異之,抱以訪里之卜 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後當以文學政事顯』。」 《賈黯傳》:「黯知襄州,迎父之官,而父有故人在部中,遣 直廳卒致問,黯輒笞卒,父恚,一夕歸鄉里。他日疾且 亟,黯內懷不自安,請徙郡及解官就養,不報,乃棄官 去。」而御史吳中復等劾黯「輒委州印,撓朝廷法。」絀知 郢州,未及任,父死。

《張去華傳》:「去華字信臣,舉進士甲科。子師德,字尚賢, 去華十子,最器師德。嘗欲任一官,辭不就,去華曰:『此 兒必繼吾志』。」舉進士亦為第一,時人榮之。

《李迪傳》:「迪子東之,自工部尚書拜太子太保致仕。東 之子孝基,累官光祿卿,與父東之同謝事,纔年五十, 士大夫美之,以比二疏。」

《呂夷簡傳》:「夷簡子公綽,通敏有才。父知政時,多涉干 請,喜名好進者趨之。嘗泄漏除拜以市恩,時人比之 竇申。」

公弼字寶臣。夷簡之亡也,仁宗思之,問知公弼識於 殿柱。入權開封府。嘗奏事退,帝目送之,謂宰相曰:「公 弼甚似其父。」

《范仲淹傳》:「仲淹子純祐,性英悟自得,尚節行,方十歲, 能讀諸書,為文章籍籍有稱。父仲淹守蘇州,首建郡 學,聘胡瑗為師。瑗立學規良密,生徒數百,多不率教, 仲淹患之。純祐尚未冠,輒自入學,齒諸生之末,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