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4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戒子弟文》
唐·柳玭

「比見家門子孫,其先正直當官,耿介特立,不畏強禦; 及其衰也,惟好犯上,更無他能。如其先遜順處己,和 柔保身,以遠悔尤;及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此 際幾微,非賢不達。夫壞名災己,辱先喪家,其失尤大 者五,宜深誌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泊,苟利於己, 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術,不說古道,懵前經而不恥, 論當世而解頤,身既寡知,惡人有學。其三,勝己者厭 之,佞己者悅之,惟樂戲談,莫思古道,聞人之善嫉之, 聞人之惡揚之,浸漬頗僻,銷刻德義,簪裾徒在,廝養 何殊。其四,崇好優游,耽嗜麴糵,以銜杯為高致,以勤 事為俗流,習之易荒,覺已難悔。其五,急於名宦,匿近 權要,一資半級,雖或得之,眾怒群猜」,鮮有存者。茲五 不韙,甚于痤疽。痤疽則砭石可瘳,五失則巫醫莫及。 前賢明誡,方冊具存。近代覆車,聞見相接。夫中人以 下,修辭力學者,躁進患失,思展其用;審命知退者,則 業荒文蕪,一不足採。惟上智則研其慮,博其聞,堅其 習,精其業,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苟異于斯,孰為君子 焉。

《戒子孫文》
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 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 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 者,凶之謂也。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 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 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蝎。或曰: 「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凶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 險,好利習非,貪淫樂禍,疾良善如讎隙,犯刑憲如飲 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凶人 則吾不信也。」《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 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凶人乎?

《與子書》
胡安國

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立心以忠信不欺為主本, 行己以端莊清慎見操執,臨事以明敏果斷辯是非。 又謹三尺,考求立法之意而操縱之,斯可為政不在 人後矣。汝勉之哉!治心修身,以飲食男女為切要,從 古聖賢自這裏做工夫,其可忽乎?

《向元伯遺戒跋》
朱熹

「自佛教入中國,上自朝廷,下達閭巷,治喪禮一用其 法。老子之徒,厭苦岑寂,輒亦效其所為,鄙陋不經,可 怪可笑,而習俗靡然恬不覺悟。近故朝議大夫向公 元伯,啟手足時,親書數紙,戒其子孫勿為世俗所謂 道場」者。某竊以此書之可為世法觀者,誠能因而推 之,盡祛末俗之陋,以求先王之禮而審行之,則斯言 也,不但為向氏一門之訓而已。因識其後以發之。

《小學書題》
前人

古者《小學》教人以灑埽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 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 而必使其講而習之於幼稚之時,欲其習與智長、化 與心成,而無扞格不勝之患也。今其全書雖不可見, 而雜出於傳記者亦多。讀者往往直以古今異宜而 莫之行。殊不知其無古今之異者,固未始不可行也。 今頗蒐輯以為此書。授之童蒙。資其講習。庶幾有補 於風化之萬一云爾。淳熙丁未三月朔旦。晦菴題。

《與長子受之》
前人

早晚授業,請益隨眾例,不得怠慢。日間思索有疑,用 冊子隨手劄記,候見質問,不得放過。所聞誨語。歸安 下處,思省要切之言,逐日劄記。「歸日要看見好文字, 錄取歸來。」

不得自擅出入,與人往還。初到,問先生有合見者見 之,不合見,則不必往,人來相見,亦啟稟,然後往報之。 此外不得出入一步。居處須是居敬,不得倨肆惰慢。 言語須要諦當,不得戲笑喧嘩。

凡事謙恭,不得尚氣陵人,自取恥辱。

不得飲酒,荒思廢業。亦恐言語差錯,失己忤人。尤當 深戒。不可言人過惡,及說人家長短是非。有來告者, 亦勿酬答於先生之前。尤不可說同學之短。

「交遊之間,尤當審擇。雖是同學,亦不可無親疏之辨。 此皆當請於先生,聽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文無 過者,益友也。其諂諛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 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見得五七分,更問以審之,百 無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以從善,則益者不 期疏而日遠,損者不期近而日親。此須痛加檢點而」 矯革之。不可荏苒漸習。自趨小人之域。如此則雖有 賢師長。亦無救拔自家處。

「見人嘉言善行」,則敬慕而錄紀之。見人好文字勝己 者,則借來熟看,或傳錄之而咨問之,思與之齊而後 已。不拘長少惟善是取

以上數條,切宜謹守。其所未及,亦可據此推廣,大抵只是「勤謹」 二字。循之而上,有無限好事,吾雖未敢言,而竊為汝願之;反之而下,有無限不好事,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