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8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揮擊。擊罷,又前哀乞,又敕其徒推倒,把腳拽出,放而 復入者三。先生謂其徒曰:「此人乃實知吾有術,故此 相訪。汝今歸,吾當救之耳。」眾童既散,謂韋曰:「官人真 有心丈夫也。為妻之冤,甘心屈辱,感君誠懇,當為檢 尋。」因命入房,房中鋪一淨席,席上有案,置香一爐,爐 前又鋪席。坐定,見黃衫人引向北行數百里,入城郭, 閭里喧鬧,一如都會。又如北有小城,城中樓殿巍峨, 若王居,衛士執兵立者、坐者各數百人。及門,門吏通 曰:「前湖州參軍韋某」,乘通而入,直北正殿九間,堂中 一間,捲簾設床案,有紫衣人南面坐者。韋入,向坐而 拜,起視之,乃田先生也。韋復訴冤。左右近西通狀,韋 乃趨近西廊,又有授筆硯者,執為訴詞。韋問當,衛者 曰:「王也。」吏收狀上殿,王判曰:「追陳將軍。」仍檢狀過。判 狀出,瞬息間通,曰:「捉陳將軍到。」衣甲仗鉞,如齊氏言。 王責曰:「何故枉殺平人?」將軍曰:「自居此室,已數百歲, 而齊擅穢,再宥不移,忿而殺之,罪當萬死。」王判曰:「明 晦異路,理不相干,久幽之鬼,橫占人室,不相自省,仍 殺無辜,可決一百,配流東海之南。」案《吏過狀》曰:「齊氏 祿命,實有二十八年。」王命呼阿齊問:「陽祿未盡,理合 卻迴。今將放歸,意欲願否?」齊氏曰:「誠願卻迴。」王判曰: 「付案勒迴。」案吏咨曰:「齊氏宅舍破壞,迴無所歸。」王曰: 「差人修補。」吏曰:「事事皆隳,修補不及。」王曰:「必須放歸。」 出門商量。狀過頃,復入曰:「唯有放生魂去,此外無計。」 王曰:「魂與生人事有何異?」曰:「所以有異者,唯年滿當 死之日,病篤而無屍耳,他並同。」王召韋曰:「生魂只有 此異。」韋拜請之,遂令齊氏同歸,各拜而出。黃衫人復 引南行。既出其城,若行崖谷,足跌而墜,開目即復跪 在案前,先生者亦據案而坐。先生曰:「此事甚祕,非君 誠懇,不可致也。然賢夫人未葬,尚瘞舊房,宜飛書葬 之,到即無苦,慎勿言於郡,苟微露於人,將不利於使 君爾。賢閣只在門前,便可同去。」韋拜謝而出,其妻已 在馬前矣。此時卻為生人,不復輕健。韋擲其衣馱,令 妻乘馬,自跨衛從之。且飛書於郡,請葬其柩。使君始 聞韋之將到也,設館施繐帳以待之。及得書驚駭,殊 不信然。彊葬之,而命其子以肩輿迓焉。見之益悶,多 方以問,不言其實。其夏醉,韋以酒迫問之,不覺具述, 使君聞而惡焉。俄而得疾,數月而卒。韋潛使人覘田 先生,亦不知所以。齊氏飲食生育,無異於常,但肩輿 之夫,不覺其有人也。余聞之已久,或未深信。太和二 年秋,富平尉宋堅塵因坐中言及奇事,客有鄜王府 參軍張奇者,即韋之外弟,具言斯事,無差舊聞,且曰: 「齊嫂見在,自歸後已往拜之」,精神容飾,殊勝舊日冥 吏之理於幽晦也,豈虛言哉。

大觀中,京師醫官耿愚買一侍婢,麗而黠,踰年矣。嘗 立於門外,小兒過焉,認以為母,眷戀不忍去,婢亦拊 憐之。兒歸告其父曰:「吾母乃在某家時,其母死,既祥 矣。」父未以為信,試往殯所視之,似為盜所發,不見屍。 還家,攜兒謁耿氏之鄰,密訪婢姓氏,真厥妻也。即佯 為販鬻者,徘徊道上,伺其出而見之。妻呼使前,與敘 別意,繼以泣語人曰:「此為吾夫,小者吾子也。」耿聞之 怒,詬責之曰:「去年買汝時,汝無本。夫有約契,牙儈可 驗,何敢爾?」夫訴諸開封,跡所從來,婢昏然不省憶,但 云:「因行至一橋,迷路為牙媼引去,迫於饑餒,故自鬻。」 牙媼亦言實遇之於廣備橋,求歸就食,遂鬻以償欠。 京尹不暇究始末,命夫以餘直償耿氏而取其妻,耿 氏不伏,夫又訴於御史臺,整會未竟,復失婦人訟乃 已。不一年,耿愚死,家亦衰替。

乾道戊子歲,房州司理汪尹師有男,年將弱冠,習舉 子業,宿於外舍,講學勤苦。嘗至夜半乃寐,忽得疾,飲 食盡廢,不復觀書,而茹庸不肯言,經月而死。久之,其 乳母亦暴亡,三年復甦,云:前政交代之室,女死于此, 吾兒蓋與之相遇,今遂為夫婦,樂勝人間。欲取我往, 如平生看視。我責之曰:「郎君幽婚,情同魚水,豈不念 父母追悼乎。我若復留,誰與供過。」兒感泣無語,我始 得歸

《括異志》:資聖寺在海鹽縣西,本普明院。《舊記》:晉將軍 戴威捨宅為寺,司徒王詢建為光興寺,天僖二年賜 今名。寺有寶塔,極高峻,層層用四方燈點照,東海行 舟者皆望此為標的焉,功為甚宏。有海濱業戶與兄 弟泛舟入洋口接鮮,風濤驟惡,舟楫悉壞,俱溺於海 而死,其家日夕號泣。一夕,夢其夫歸曰:「我未出海時, 先夢神告曰:『來日有風波之厄,不可往』。吾不信,遂死 於此。初墜海時,彈指隨波,已去數百里,神欲救我,不 可及。今在海潮鬼部中,極苦。每日潮上皆我輩推擁 而來。他佛事祭享,皆為諸鬼奪去,我不可得,獨有資 聖塔燈,功德浩大耳。」其妻因鬻家資入寺設燈願。次 夕,又夢夫來謝云:「今得升一等矣。」

三山曾先生陟,嘗寓館於陳氏,七載音信不通。夏月 青衿俱歇,獨處一室。有道人自稱吳山人,謂之曰:「子 思鄉之切,何不少歸?」陟曰:「水陸三千里,幾時得到。」道 人剪紙為馬,令合眼上馬,以水噀之,其疾如風。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