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8 (1700-1725).djvu/67

此頁尚未校對

朝端,不啻十載。歲時歎戀,聞者傷懷。屬國家有事泰 山,法駕旋路,邕獻牛酒,例蒙恩私。妾聞正人用則佞 人憂,邕之禍端,故自此始。且邕比任外官,卒」無一毀, 天意暫顧,罪過旋生。諺曰:「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疾,惟 陛下明察。」邕初蒙訊責,便繫牢戶,水不入口者踰五 日,氣息奄奄,惟吏是聽。事生吏口,迫邕手書,貸人蠶 種,以為枉法;市羅貢奉,指為姦贓。于時匭使明堂,手 捉嚴固,號天訴地,誰肯為聞?泣血去國,投骨荒裔,永 無還期。妾願使邕得充一卒,效力王事,膏塗朔邊,骨 糞沙壤,成邕夙心,表入不省。

《楊含妻蕭傳》:蕭父歷為撫州長史,以官卒,母亦亡。蕭 年十六,與媦皆韶淑毀貌,載二喪還鄉里,貧不能給 舟。庸次宣州,戰烏山,舟子委柩去,蕭結廬水濱,與婢 穿壙納棺成墳,蒔松柏,朝夕哭臨,有馴烏縞兔菌芝 之祥。長老等為立舍,歲時進粟縑,喪滿不釋縗,人高 其行。或請昏,女曰:「我弱不能北還,君誠為我致二柩, 葬故里,請事君子。」于是含以高安尉罷歸,聘之,且請 如素。蕭以親未葬,許其載辭其采。已葬,乃釋服歸楊 云。

《韋雍妻蕭傳》:張弘靖鎮幽州也,表雍在幕府。朱克融 亂,雍被劫。蕭聞難,與雍皆出,左右格之不退。雍臨刃, 蕭呼曰:「我苟生無益,願今日死君前。」刑者㫁其臂,乃 殺雍。蕭意象晏然,觀者哀歎,是夕死。大和中,楊志誠 表其烈,詔贈蘭陵縣君。雍字和叔,擢進士第。

《衡方厚妻程傳》:「大和中,方厚為雍州錄事參軍,招討 使董昌齡治無狀,方厚數爭事,昌齡怒,將執付吏,辭 以疾不免,即以死告,臥棺中。昌齡知之,使闔棺甚牢。 方厚閉久,以瓜攫棺,爪盡乃絕。程懼并死,不敢哭,昌 齡恬不疑。厚遣其喪,程徒行至闕下,叩右銀臺自刵 陳冤。下御史鞫治,有實,昌齡乃得罪。文宗詔封程武」 《昌縣君》賜一子九品正員官。

《殷保晦妻封傳》:封,敖孫也,名絢,字景文。能文章草隸。 保晦歷校書郎。黃巢入長安,共匿蘭陵里。明日,保晦 逃。賊悅封色,欲取之,固拒。賊誘說萬詞,不答。賊怒,勃 然曰:「從則生,不然,正膏我劍!」封罵曰:「我公卿子,守正 而死,猶生也,終不辱逆賊手!」遂遇害。保晦歸,左右曰: 「夫人死矣。」保晦號而絕。

《竇烈婦傳》:「竇,河南人,朝邑令畢某妻。初,同州軍亂,逐 節度使李瑭,走河中。令匿望仙里,不知所舍,乃仇家 也。夜半盜入捽令首,欲殺之。竇泣蔽捍,苦持賊袂,至 中刀不解。令得脫走,不死,賊亦去。京兆聞之,歸酒帛 醫藥,幾死而愈。」

《周迪妻某氏傳》:「迪善賈,往來廣陵。會畢師鐸亂,人相 掠賣以食迪,飢將絕,妻曰:『今欲歸不兩全,君親在,不 可并死,願見賣以濟君行』。迪不忍,妻固與詣肆,售得 數千錢以奉迪至城門,守者誰何,疑其紿與。迪至肆 問狀,見妻首已在枅矣。迪裹餘體歸葬之。」

《朱延壽妻王傳》:當楊行密時,延壽事行密為壽州刺 史,惡行密不臣,與寧國節度使田頵謀絕之以歸唐。 事泄,行密以計召延壽,欲與揚州,延壽信之,將行,王 曰:「今若得揚州成宿志,是興衰在時,非繫家也。然願 日一介為驗。」許之。及為行密所殺,介不至,王曰:「事敗 矣。」即部家僕授兵器,方闔扉而捕至,遂出私帑施民, 發百燎焚牙居,呼天曰:「我誓不為讎人辱!」赴火死。 《肅宗廢后張氏,傳》張氏為皇后,稍稍與政事,與李輔 國相倚,多以私謁撓權,又與輔國謀徙上皇西內。端 午日,帝召見山人李唐,帝方擁幼女,顧唐曰:「我念之, 無怪也。」唐曰:「太上皇今日亦當念陛下。」帝泫然涕下, 而內制于后,卒不敢謁西宮。帝不豫,后自箴血寫佛 經以示誠。

《順宗皇后王氏傳》:后性仁順,宮中化其德,莫不柔雍。 順宗即位,疾已綿頓,后侍醫藥不少怠。將立后,會病 棘而止。憲宗元和元年,乃上尊號曰皇太后。后謹畏 深抑外家,無毫絲假貸,訓厲內職,有古后妃風。 《懿宗淑妃郭氏傳》:淑妃幼入鄆王邸。宣宗在位,春秋 高,惡人言立太子事。王以嫡長居外宮,心常憂惴。妃 護侍「左右,慰安起居,終得無恙。及即位,進拜淑妃。」 《昭宗皇后何氏傳》:「后梓州人,系族不顯。帝為壽王,后 得侍,婉麗多智,恩答厚甚。既即位,號淑妃,從狩華州, 詔冊為皇后。光化三年,帝獵夜歸,后遣德王還邸,遇 劉季述,留王紫廷院。明日,季述等挾王陳兵召百官, 脅帝內禪。后恐賊臣加害天子,即取璽授季」述,與帝 同幽東宮。賊平反正,天復中,從帝駐鳳翔。李茂貞請 帝勞軍,不得已,后從御南樓。會朱全忠逼帝東遷,后 謂帝曰:「此後大家夫婦,委身賊手矣。」涕數行下。帝奔 播既屢,威柄盡喪,左右皆悍逆庸奴,后侍膳服,無須 臾去側。至洛,帝憂忽忽,與后相視無死所。已而遇弒, 后亦遇害。

《開元天寶遺事》:郭元振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宰相張 嘉貞欲納為婿,元振曰:「知公門下有女五人,未知孰 陋,事不可倉卒,更待忖之。」張曰:「吾女各有姿色,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