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9 (1700-1725).djvu/98

此頁尚未校對

司徒,兄頌為太尉,宗族多居貴位者,而勳獨持清操, 不以地勢尚人。」

《周黨傳》:「黨字伯況,太原廣武人也。家產千金,少孤,為 宗人所養,而遇之不以理。及長又不還其財。黨詣鄉 縣訟主乃歸之,既而散與宗族。」

《荀恁傳》:「恁字君大,少修清節,資財千萬,父越卒,悉散 與九族,隱居山澤,以求厥志。」

《种暠傳》:「暠父為定陶令,有財三千萬。父卒,暠悉以賑 卹宗族及邑里之貧者。」

《劉陶傳》:「陶為人居簡,不修小節。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好尚或殊,富貴不求合;情趣苟同,貧賤不易意。」同宗 劉愷,以雅德知名,獨深器陶。

《荀淑傳》:「淑棄官歸,閒居養志,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 知友。」

《趙岐傳》:「岐字邠卿,仕州郡,以廉直疾惡見憚。京兆尹 延篤以為功曹。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為京兆虎牙 都尉,郡人以玹進不由德,皆輕侮之。岐及從兄襲又 數為貶議,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為京兆尹,岐懼禍 及,乃與從子戩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屬宗親,陷以重 法,盡殺之。岐遂逃難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歷。」 《荀彧傳》:「彧,潁川潁陰人。董卓之亂,棄官歸鄉里。同郡 韓融,時將宗親千餘家,避亂密西山中。彧謂父老曰: 『潁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衝。密雖小固,不 足以扞大難,宜亟避之。鄉人多懷土不能去,會冀州 牧同郡韓馥遣騎迎之,彧乃獨將宗族從馥,留者後 多為董卓將李傕所殺略焉』。」

《三國志董和傳》。「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 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

《劉琰傳》:「琰字威碩,魯國人也。先主在豫州,辟為從事, 以其宗姓,有風流,善談論,厚親待之。」

《荀彧傳》:「彧字文若。興平八年,太祖封彧為萬歲亭侯。 彧謙沖節儉,祿賜散之宗族知舊,家無餘財。」

《溫恢傳》:恢父恕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喪還歸 鄉里,內足於財,恢曰:「世方亂,安以富為?」一朝盡散,振 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

《許褚傳》:「褚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 堅壁以禦寇。」

《楊俊傳》:「俊以兵亂方起,而河內處四達之衢,必為戰 場,乃扶持老弱詣京密山間,同行者百餘家,俊賑濟 貧乏,通共有無。宗族知故為人所略作奴僕者凡六 家,俊皆傾財贖之。」

《崔林傳》:林少時晚成,宗族莫知,惟從兄琰異之。 《先主傳》:先主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 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 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 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言,滅吾門 也。」同宗劉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 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 常人也。」

《楊阜傳》:「馬超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 奉州郡以固守。超盡兼隴右之眾,而張魯又遣大將 楊昂以助之,凡萬餘人攻城。阜率國士大夫及宗族 子弟勝兵者千餘人,使從弟岳於城上作偃月營,與 超接戰拒守。」

《田疇傳》:劉虞為公孫瓚所害,疇北歸,率舉宗族他附, 從數百人,掃地而盟曰:「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於世。」 遂入徐無山中,營深嶮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 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建安十二年,太祖辟 為蓨令,賜疇車馬穀帛,皆散之家族知舊。

《全琮傳》:「琮既親重,宗族子弟並蒙寵貴,賜累千金。」 《江表傳》曰:「琮還,經過錢塘,修祭墳墓,麾幢節蓋,曜於 舊里。請會邑人平生知舊宗族六親,施散惠與,千有 餘萬本,士以為榮。」

《鄧艾傳》:「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荊州, 徙汝南為農民養犢。年十二,隨母至潁川,讀故太丘 長陳寔碑文,言文為世範,行為士則。」艾遂自名範,字 士則。後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

《會稽典錄》:「丁覽子固,少喪父,獨與母居。家貧守約,色 養致敬。族弟孤弱,與同寒溫。」

虞翻子聳疾俗喪祭無度弟昺卒祭以少牢酒飯而 已當時族黨並遵行之。

《劉先主志》:先主與宗人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 九江太守同郡盧子幹。群下勸先主納劉瑁妻,先主 嫌其同族。法正曰:「論其親疏,何異晉文之於子圉乎?」 從之。

《晉書王導傳》:「王敦之反也,劉隗勸帝悉誅王氏,論者 為之危心。導率群從昆弟子姪二十餘人,每旦詣臺 待罪。帝以導忠節有素,特還朝服召見之。導稽首謝 曰:『逆臣賊子,何世無之,豈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 執之曰:『茂弘方託百里之命於卿,是何言邪』!乃詔曰: 『導以大義滅親,可以吾為安東時節假之』。」及敦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