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志同方」,據所懷志意。「營道同術」,據所習道藝。「並立」,謂同仕。朋友久不相見,聞流謗之言,欲譖毀之,己則不信也。其行所本必方正,所立必存義。朋友所為,與己同,則進而從之,不與己同,則退而避之。〈集說:〉藍田呂氏曰:「所以任舉其交友者,則好惡憂樂與之同也。然盡交友之分,則理義必與之同。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凡所謂同者,理也,義也,出于人心之所同,然賢者能存而勿喪之,故不患乎不同也。合志同方,則志同好矣,營道同術,則學同道矣。並立則樂,相下不厭,好同則同體矣。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學同則信其行矣。其行本方立」者,立行本其志之所同方也。行同則學同矣。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同斯義以進退也,進退同則同好矣。交友之分,至于無一,不同者,學一于理而不惑也。嚴陵方氏曰:「並立則樂,以其無忌心;相下不厭,以其有孫志。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以其久要不忘,而相信之篤。本方者,以方為本也。道同則進而與之交,不同則退而與之辨。夫道不同,不相為謀,而況交友乎?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以是而已。馬氏曰:「方者道之所也。志在于道,唯合志,故同方。術者所資以適道,唯營道,故同術。營道,方將入于」道,故以術言之也。山陰陸氏曰:「同方,言同所向,同術言同所由。《易》曰:『方其義也』。蓋義未有不因方而立者。」晏氏曰:「合志同方,言趨向者同也;營道同術,言修為者同也。方言趨向之地,術言修為之業。《語》曰:『士志於道』。」是志必在于道也,道不外于志也。故始焉合志而趨向者不殊,則終焉營道而修為者一致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故並立則樂,以能問于不能。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故相下不厭流言,止于知者,如曰曾參殺人,若顏回者,豈信之哉?故曰「聞流言不信。」機在內,故欲其圓而能應;行在外,故欲其方而有守。執規司春者主乎仁,執矩司秋者主乎義。故曰其行本方立義。《易》曰「義以方外」是也。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然後足以為友。故義同而進,不同而退也。同方同術者,講習之友。並立相下者,相成之友。不信流言,義同而進者,同德之友。故曰「其交友有如此者。」〈按孔疏以本方立義為句而宋儒以義字屬下句茲並存之〉
孔子家語
《顏回》
顏回問:「朋友之際如何?」孔子曰:「君子之於朋友也,心 必有非焉,而弗能謂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 思久怨,仁矣夫!」
荀子
《大略》
匹夫者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 何以相友也?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濕,夫 類之相從也,如此之著也。以友觀人焉所疑,取友求 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詩》曰:「無將大車,維塵冥 冥。」言無與小人處也。
班固白虎通
《三綱六紀》
朋友者,何謂也?朋者,黨也;友者,有也。《禮記》曰:「同門曰 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近則謗其言,遠則不相訕。一 人有善,其心好之;一人有惡,其心痛之。貨則通而不 計,共憂患而相救,生不屬,死不託。故《論語》曰:「子路云: 『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又曰:「朋友無所歸,生 于我乎館,死于我乎殯。」朋友之道,親存不得行者二, 不得許友,以其身不得專通財之恩。友饑,則白之于 父兄,父兄許之,乃稱父兄與之,不聽即止。故曰:友饑 為之減餐,大寒為之不重裘,故《論語》曰:「有父兄在,如 之何其聞斯行之也。」
徐幹中論
《貴驗》
小人尚明鍳,君子尚至言。至言也,非賢友則無取之, 故君子必求賢友也。《詩》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 幽谷,遷于喬木。」言朋友之義,務在切直,以升于善道 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 己者,須己而植者也。然則扶人不暇,將誰相我哉?吾 之僨也,亦無日矣。故僨極則縱多,友邪則己僻也。是 以君子慎取友也。孔子曰:「居而得賢友,福之次也。」夫 賢者,言足聽,貌足象,行足法,加乎善獎人之美,而好 攝人之過,其不隱也如影,其不諱也如響。故我之憚 之,若嚴君在堂而神明處室矣。雖欲為不善,其敢乎? 故求益者之居遊也,必近所畏而遠所易。《詩》云:「無棄 爾輔,員于爾輻。屢顧爾僕,不輸爾載。」親賢求助之謂 也。
小學
《廣明倫》
橫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擇其善柔以相與,拍肩執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