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1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矣,所加於人,必可行於 己。若此則師徒同體。人之情愛同於己者,譽同於己 者,助同於己者,學業之章明也,道術之大行也,從此 生矣。不能學者,從師苦而欲學之功也,從師淺而欲 學之深也。草木雞狗牛馬,不可譙詬遇之,譙詬遇之, 則亦譙詬報人,又況乎達師與道術之言乎?故不能 學者,遇師則不忠,用心則不專,好之則不深,就業則 不疾,辯論則不審,教人則不精,於師慍懷於俗,羈神 於世,矜勢好尢,故湛於巧智,昏於小利,惑於嗜欲,問 事則前後相悖,以章則有異心,以簡則有相反,離則 不能合,合則弗能離,事至則不能受,此不能學者之 患也。

《勸學》

聖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 有也。疾學在於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 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 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彊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 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 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

漢劉向說苑

《建本》

人之幼穉,童蒙之時,非求師正本無以立身全性。夫 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 皆知以食愈饑,莫知以學愈愚。」

韓詩外傳

《論尊師》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 敬學。故太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尊師尚道也。 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師之謂也。《詩》曰:「日就月將,學 有緝熙于光明。」

揚子

《學行》

學者所以脩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 則邪。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 人之模範也,模不模,範不範,為不少矣。一鬨之市,不 勝異意焉;一卷之書不勝異說焉。一鬨之市必立之 平,一卷之書必立之師。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也,況 習是之勝非乎?於戲!學者審其是而已矣。

《問明》

或曰:「小每知之,可謂師乎?」曰:「是何師歟?是何師歟?天 下小事為不少矣。每知之,是謂師乎?師之貴也,知大 知也。小知之師亦賤矣。」

王符潛夫論

《讚學》

天地之所貴者人也,聖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之所 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學問也。雖有至聖,不生而 智;雖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黃帝師風后,顓頊師 老彭,帝嚳師祝融,堯師務成,舜師紀后,禹師墨如,湯 師伊尹,文武師姜尚,周公師庶秀,孔子師老聃。」若此 言之而信,則人不可以不就師矣。夫此十一君者,皆 上聖也,猶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于凡人 乎?

徐幹中論

《治學》

「志」者,學之師也;才者,學之徒也。

「賢者不能學於遠,乃學於近,故以聖人為師。」昔顏淵 之學聖人也,聞一以知十,子貢聞一以知二,斯皆觸 類而長之,篤思而得之者也。非唯賢者學於聖人,聖 人亦相因而學也。孔子因于文武,文、武因于成湯,成 湯因于夏后,夏后因于堯舜,故《六籍》者,群聖相因之 書也,其人雖亡,其道猶存。今之學者,勤心以取之,亦 足以到「昭明」而成「博達」矣。

宋周子通書

《師》

或問:「曷為天下善?」曰:「師。」曰:「何謂也?」曰:「性者,剛柔善惡, 中而已矣。」

此所謂「性」,以氣稟而言也。

不達曰:剛善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幹固;惡為猛, 為隘,為彊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惡為懦弱,為無斷, 為邪佞。

剛柔固陰陽之大分。而其中又各有陰陽以為善惡之分焉。惡者固為非正。而善者亦未必皆得乎中也。

「惟中也」者,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

此以得性之正而言也,然其以和為中,與《中庸》不合,蓋就已發無過不及者而言之,如《書》所謂「允執厥中」 者也。

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 故「先覺覺,後覺」,闇者求于名,而師道立矣。

《師》者,所以攻人之惡,正人之不中而已矣。

「《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