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橋劉智海家,素多墳籍,焯與炫就之讀書,向經十 載,雖衣食不繼,晏如也,遂以儒學知名。」
《北史鄭羲傳》:「羲從曾孫道邕,道邕子譯。隋文帝與譯 有同學之舊。譯又素知隋文相表有奇,傾心相結。及 隋文為大冢宰,總百揆,以譯兼領天官都府司會,總 六府事,出入臥內,言無不從。」
《王盟傳》:盟孫誼,拜大司徒。隋受禪,顧遇彌厚,進郢國 公。未幾,恩禮稍薄,誼頗怨望。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 當死。帝見誼,愴然曰:「朕與公舊同學,甚相憐憫,將奈 國法何?」於是詔曰:「誼有周之世,早預人倫,朕共遊庠 序,遂相親好。然性懷險薄,巫覡盈門,此而赦之,將或 為亂。」乃賜死於家。
《龍城錄》:王宏,濟南人。太宗幼日同學,因問為八體書。 太宗既即極,因訪宏,而鄉人竟傳隱去。是亦子陵之 徒歟。
《摭言》:劉虛白與太平裴公早同研席,及公主文,虛白 猶舉進士,簾前獻詩曰:「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燈燭 一般風。不知歲月能多少,猶著麻衣待至公。」
陸游《南唐書盧絳傳》:「絳至新淦,客於土豪陳氏,與其 子弟共學。絳好縱橫兵書,日夜讀之。陳氏察其非士 流,謂曰:『朝廷方求賢豪,吾子其可久留此乎』?因厚具 裝遣行。」
《李平傳》:「平本姓名曰楊訥,少為嵩山道士,與汝陰布 衣舒元共學,數年業成。同游蒲中,客於節度使李守 貞。守貞叛漢,使兩人懷表間行,乞師於金陵。元宗為 出師數萬,為之聲援。甫出境而守貞叛,兩人無所復 命,且唐遇之厚,因留事唐。」
《天定錄》:僧可隆善詩,高從誨閱其卷,有《觀棋》句云:「萬 般思後行,一失廢前功。」從誨謂可隆曰:「吾師此詩,必 因事而得。」隆答曰:「某本姓慕容,與桑維翰同學,少負 志氣,多恐維翰。維翰登第以至入相,某猶在場屋,頻 年敗衂,皆維翰所挫也。因削髮為僧。其句實感前事 而露意焉。」從誨識鑒,多此類也。
《宋史趙逢傳》:「逢父崇,事劉守光為牙校。周德威平幽 州,因誅崇。逢尚幼,德威錄為部曲,令與諸子同就學。 及德威戰沒胡柳陂,逢乃游學河朔間。久之,西游,客 鳳翔李從曮門下。從曮卒,侯益領節制,逢又依之。」 《儒林傳》:「辛文悅以《五經》教授,太祖幼時,從其肄業。及 登位,召見,授太子中允,後累遷至員外郎。又有張遁、 張」文旦者,嘗與太宗同學校,太平興國中,詣闕自言, 各起家為主簿
《凌策傳》:「策字子奇,宣州涇人。世給事州縣。策幼孤,獨 厲志好學,宗族初不加禮。因決意渡江,與姚鉉同學 于廬州。雍熙二年,舉進士,累遷工部侍郎。」
《馮元傳》:元幼從崔頤正孫奭為五經大義,與樂安孫 質、吳陸參、譙夏侯圭善。群居講學,或達旦不寢,號「四 友。」
《趙安仁傳》:安仁少與宋元輿同學,元輿門地貴盛,待 安仁甚厚。元輿早卒,家緒寖替,安仁屢以金帛濟之。 《呂蒙正傳》: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兒子十許歲, 欲令入書院,事廷評太祝。」蒙正許之。及見,驚曰:「此兒 他日名位與吾相似,而勳業遠過于吾。」令諸子同學, 供給甚厚。言之子,即弼也。後弼兩入相,亦以司徒致 仕。其知人類如此。
《李行簡傳》:「行簡,字易從,同州馮翊人。家貧,刻志于學, 讀《六經》,每至夜分,寒暑不易。又聚木葉學書,筆法遒 勁,與里中富人楊士元同學。既而同時中進士第,士 元資遺行簡,謝不取。」
《張詠傳》:「詠初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隱不仕,詠既顯, 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曰:『傅霖請見』。 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 敢名之』。霖笑曰:『別子一世尚爾邪,是豈知世間有傅 霖者乎。詠問昔何隱,今何出。霖曰:『子將去矣,來報子 爾』。詠曰:『詠亦自知之』。霖曰:『知復何言』。翌日別去。後一』」 月而詠卒,年七十。贈左僕射,諡「忠定。」
《范仲淹傳》:「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其先邠州 人也。後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 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 家,迺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 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 仲淹不苦也。仲淹子純祐,字天成,性英悟自得,尚節」 行,方十歲能讀諸書,為文章籍籍有稱。父仲淹守蘇 州,首建郡學,聘胡瑗為師。瑗立學規良密,生徒數百, 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純祐尚未冠,輒白入學,齒諸生 之末,盡行其規,諸生隨之,遂不敢犯。自是蘇學為諸 郡倡。
《呂公著傳》:「公著字晦叔,幼嗜學,至忘寢食。父夷簡器 異之曰:『他日必為公輔』。恩補奉禮郎,登進士第,召試 館職,不就。通判潁州,郡守歐陽修與為講學之友。後 修使契丹,契丹主問中國學行之士,首以公著對。」 《張亢傳》:「亢知和州,坐失舉,徙筠州。同學生為吏部,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