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之禮以辯,卒如其言。」
《江南通志》:「董傳策,字原漢,嘉靖庚戌進士。時嚴嵩父 子怙寵不法,傳策為刑部主事,偕吳時來、張翀疏論 六事。上怒,謫戍南寧。時按東御史為嵩私人,傳策戴 大帽跪舟次,呼曰:『軍董某。見御史,趨迎之,幾墮水。有 宣尉某,齎寶劍玉幣相謁,立戶外累日,叱卻之。隆慶 復原官』。」
《靖江縣志》:周玉以人才薦知浮梁縣,有治行識。戴珊 於髫年召讀書署中。玉歸里,珊為直指使者,按江南, 辟騶從訪玉。玉方與妻曝簷下,諦視知為珊,呼其妻 曰:「戴秀才來,可設雞黍留之。」問今何官,答曰:「御史。」珊 欲割俸為治第宅,辭不受,繾綣而別。
張祥鳶,字道卿,金壇人。嘉靖己未進士。嘗管臨清稅 務,終年不得榷關一錢。老於曹事者皆服其詳練,聲 益著。張居正當國,願見之。會雜沓不得見,乃毀刺以 去。居正憾之,出為鹽運司運同。
《陜西通志》:「袁應春字元卿,鳳翔縣人。萬曆己卯舉人。 以靈石令調夏縣。時太監張忠奉命開礦,威福大張。 令長皆長跪白事,應春獨抗禮曰:『公雖貴,內侍也;令 雖卑,臣子也。無庭參禮』。忠大怒,立劾之,降永寧衛經 歷。」
《湖廣通志》:「王一鳴,字伯固,黃岡人。七歲郡舉神童,萬 曆丙戌進士。與諸新第者同謁政府,王太倉忽問誰 為齊安王生,揖曰:『子天下才也』。」
劉敷仁,字濟甫,江夏人。與景陵譚元春以文行相砥 礪,所交皆吳、楚名士。凌給諫茗柯、林太史可任悉屏 騶從,戒徒隸曰:「劉先生門無雜賓,勿以僕御。」溷,高士 之廬也。
拜謁部雜錄
《禮記》: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韓非子》:「禮者所以貌情也,中心懷而不逾,故疾起卑 拜以明之。」
《穆天子傳》:「黃金之環三五,朱帶貝飾三十,吾乃膜拜 而受。」〈注〉今之禮佛,舉手加頭,稱南膜拜,即此類也。 《後漢書高句驪傳》相傳以為夫餘別種,故言語法則 多同,而跪拜曳一腳,行步皆走。
《白虎通》:「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禮, 尊事之者也。」
《獨斷》:漢承秦法,群臣上書皆言「昧死。」言王莽慕古,去 「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頓首」,非朝 臣曰「稽首再拜。」
《風土記》:越俗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壇祭以白犬丹 雞,盟曰:「君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 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顏氏家訓》:「南人賓至不迎,相見捧手而不揖,送客下 席而已。北人迎送並至門,相見則揖,古之道也。吾善 其迎揖。」
《周書賀蘭祥傳》:「鑿空萬里,闢地千都,荒服畏威,膜拜 厥角。」
《通典》:「唐舊制,御史遭長官於塗,皆免帽降乘,長官戢 轡,辭而止焉。乾封中,王本立為侍御史,意氣頗高,塗 逢長官,端揖而已。自是或降而立,或一足至地,或側 鞍弛蹬,輕重無常。開元以來,但舉鞭聳揖而已。 摭言狀元以下到主司宅,下馬綴行而立,斂名紙通 呈,與主司對拜。」
李氏《刊誤》:今代謁見尊崇,皆謹祗候起居。起居者動 止,理固不乖。近者復云「謹祗候起居某官某」,其義何 在?相承斯誤,曾不經心。
夫郊天祭地,止於再拜,其禮至重,尚不可加。今代婦 謁姑嫜,其拜必四,予輒詳之。婦初再拜,次則跪獻,衣 服文史承其筐篚,則跪而受之。常於此際,授受多誤, 故四拜相屬,因為疑。又婦拜夫家長老,長老答之,則 又再拜,即其事也。士林威儀,豈可效諸下俚耶?謁拜 姑嫜,宜修典故,再申「插地。」〈周禮婦拜插地〉拜儀可觀。 宰相權重位尊,華夏瞻敬,然與九品抗禮,古之謂會 昌已前,不易斯制。咸通已後,每謁見丞相,必先言中 外申拜首,乃盡具臣之儀。韋庶人保衡為相,既曰外 進,且非公望。當時崇秩宿德,競造其門,接跡排肩,皆 被傲然。當其拜禮,韋於中書命酒執爵,揖讓之際,師 保尚書一時下拜。自後群官謁相府,罕有不言中外 曲申畢敬者。昔汲黯不拜大將軍,有揖客為重,豈不 信哉?
夫為弔者,主人當踴,弔者跪,以手承主人而發弔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