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7 (1700-1725).djvu/7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七十九卷目錄

 好惡部總論

  書經秦誓

  禮記曲禮 樂記 緇衣

  孝經天子章

  管子樞言

  子華子神氣

  汲冢周書度訓解

  淮南子原道訓 精神訓 說山訓

  揚雄方言性情雜釋

  魏劉卲人物志八觀 七繆

  梁劉勰新論殊好

  唐羅隱兩同書愛憎

  冊府元龜嫉惡

  明屠隆鴻苞愛憎毀譽

 好惡部藝文一

  辯和同論        後漢劉梁

  好惡箴          唐韓愈

  南唐書黨與傳序      宋馬令

  辯姦辯         明羅虞臣

  好惡箴          金繼魯

 好惡部藝文二

  好惡吟          宋邵雍

 好惡部紀事

 好惡部雜錄

交誼典第七十九卷

好惡部總論

書經

《秦誓》

「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

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

禮記

《曲禮》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謂「凡與人交。不可以己心之愛憎。誣人之善惡。」集說藍田呂氏曰:「君子之於眾人,則有私愛也,不敢蔽其惡;有私惡也,不敢掩其善。」臧伯曰:「孟孫之惡我藥石也,季孫之愛我疾疢也,美疢不如惡石,此知其善惡者也。」 嚴陵方氏曰:「愛憎,私情也;善惡,公義也。情之所愛,不必皆善,故必知其為惡;情之所憎,不必皆惡,故必知其為善。」 馬氏曰:「夫天下之是非善惡所以不明者,蔽於人之憎愛,不能徇理以察物也。故曰:『公生明,偏生暗,好惡正,則天下之是非瞭然而不惑矣』。」 永嘉周氏曰:「天下之蔽莫大乎私,天下之明莫大乎公。君子之於人也,無私好,無私惡,惟能公於好惡,故能不以一己之愛憎而易天下之善惡。君子之至公有如此者,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此天理人欲之所以分也。大凡人胸中著一件,所愛所憎,非特不見其惡,不見其善,凡其所見,卻被人欲障礙,並不見了。君子純乎天理,故是是非非,兩不相奪。」 李氏曰:「無作好則知其惡,無作惡則知其善,是以能好人,能惡人也。」 新安朱氏曰:「己之愛憎或出私心,而人之善惡,自有公論。唯賢者存心中正」,乃能不以此而廢彼也。 廬陵吳氏曰:「魏徵云:『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止知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謹。《春秋傳》:『好不廢過,惡不去善』。」

《樂記》

好惡著,則賢不肖別矣。

《緇衣》

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愿, 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國作孚』。」

此一節,明好賢惡惡,賞罰得中,則為民所信。集說藍田呂氏曰:「子曰:『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上之所以示下,下之所以從上,唯好惡而已。雖有好善之跡,而無誠好之心,則雖賞不勸;雖有惡惡之跡,而無誠惡之心,則雖刑不懼。蓋誠心不至,則好惡不明,好惡不明,則民莫知其所從違。如此而欲人心之孚,天下向風,難矣。《緇衣》,美鄭武公之詩也。父子並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國人宜之。《緇衣》者,武公所為,周家卿士之服也。武公之為卿士,國人宜之,其愛之之深,欲武公長為卿士,雖衣見其敝,我將改為館之食之,唯恐其去,好賢之至者也。《巷伯》《寺人》傷於讒之詩,惡惡之至者也。好賢必如《緇衣》之篤,則人知上之人誠好賢矣,不必爵命之數勸,而民必起愿心以敬上矣。故曰:「爵不瀆而民作愿。」惡惡必如巷伯之深,則人知上之人誠惡惡矣,不必刑罰之施而民畏服矣。故曰:「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蓋文王之德,好惡得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