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7 (1700-1725).djvu/87

此頁尚未校對

子非短子者邪?」曰:「是也。」孟嘗君曰:「子何為思之?」對曰: 「臣之處於齊也,糲粢之飯,藜藿之羹,冬日則寒凍,夏 日則暑傷。自唐子之短臣也,以身歸君,食芻豢,飯黍 粢,服輕煖,乘牢」,良臣故思之。此謂毀人而反利之者 也。

後漢王充論衡

《答佞篇》

問曰:「佞人好毀人,有諸?」曰:「佞人不毀人,如毀人,是讒 人也。何則?佞人求利,故不毀人。苟利於己,曷為毀人? 苟不利於已,毀之無益。以計求便,以數取利,利則便 得,妒人共事,然後危人。其危人也,非毀之,而其害人 也,非泊之譽而危之,故人不知;厚而害之,故人不疑。 是故佞人危而不怨,害人之敗而不仇,隱情匿意,為」 之功也。「如毀人」,人亦毀之,眾不親,士不附也,安能得 容世取利於上。

問曰:「佞人不毀人於世間,毀人於將前乎?」曰:「佞人以 人欺,將不毀人於將。」「然則佞人奈何?」曰:「佞人毀人譽 之,危人安之,毀危奈何?」假令甲有高行奇知,名聲顯 聞,將恐人君召問,扶而勝己欲,故廢不言,常騰譽之, 薦之者眾,將議欲用問人,人必不對,曰:「甲賢而宜召 也。」何則?甲意不欲留縣前聞其語矣。聲望欲入府,在 「郡則望欲入州。志高則操與人異,望遠則意不顧近。 屈而用之,其心不滿,不則臥病;賤而命之則傷賢,不 則損威。故人君所以失名損譽者,好臣所常臣也。自 耐下之,用之可也;自度不能下之,用之不便。夫用之 不兩相益,舍之不兩相損。」人君畏其志,信佞人之言, 遂置不用。

應劭風俗通

《過譽》

孔子稱:「大哉《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又曰:「君子之道, 忠恕而已。至於訐以為直,隱以為義,枉以為厚,偽以 為名,此眾人之所致譽,而明主之所必討。」蓋觀過知 仁,謂中心篤誠而無妨於化者,故覆其違理曰過譽 也。

魏徐幹中論

《虛道》

舜之在鄉黨也,非家饋而戶贈之也,人莫不稱善焉; 象之在鄉黨也,非家奪而戶掠之也,人莫不稱惡焉。 由此觀之,人無賢愚,見善則譽之,見惡則謗之,此人 情也。未必有私愛也,未必有私憎也。今夫立身不為 人之所譽,而為人之所謗者,未盡為善之理也。盡為 善之理,將若舜焉。人雖與舜不同,其敢謗之乎?

劉劭人物志

《七繆》

夫「采訪之要,不在多少。」

事無巨細,要在得正。

然徵質不明者,信耳而不敢信目。

目不能察而信於耳

故「人以為是則心隨而明之;人以為非則意轉而化 之。」

「信人毀譽」 ,故向之所是,化而為非。

雖無所嫌,意若不疑。

「信毀譽」 者,心雖無嫌,意固疑矣。

且人察物,亦自有誤,愛憎兼之,其情萬原。

明既不察,加之愛惡,是非是疑,豈可勝計?

不暢其本,胡可必信。

「愛憎之情」 ,則實理得矣。

是故「知人者,以目正耳。」

「雖聽人言」 ,常正之以目。

《不知人》者,以耳敗目。

親見其誠,猶信毀而棄之。

故州閭之士,皆譽皆毀,未可為正也。

或眾附阿黨,或獨立不群。

「《交遊之人》,譽不《三周》」,未必信是也。

交結致譽,不三周,色貌取人,而行違之。

夫實厚之士,交遊之間,必每所在肩稱。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上等援之,下等推之。

《蠻貊》推之,況州里乎。

苟不能周,必有咎毀。

《行不篤敬》者,或諂諛得上而失於下,或阿黨得下而失於上。

故「偏上失下」,則其終有毀。

非之者多故不能終

偏下失上,則其「進不傑。」

眾雖推之上不信異

故誠能「三周」,則為國所利,此「正直之交」也;

由其正直故名有利

故皆合而是,亦有違比。

或違正阿黨,故合而是之。

皆合而非或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