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8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之,謂同坐曰:「我家中軍,那得及此也?」

《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

世稱「苟子秀,出《阿興清和》。」

吳《四姓舊目》云:「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人問《王長史江彪兄弟群從》,王答曰:「諸江皆復足自 生活。」

簡文云:「謝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學義不及孔巖,居然 自勝。」

簡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儁傷其道」, 許元度言:《琴賦》所謂「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劉尹 其人;非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簡文其人。」

《晉書謝安傳》:「安義存輔導,雖會稽王道子,亦賴弼諧 之益。時彊敵寇境,邊書續至,梁益不守,樊鄧陷沒。安 每鎮以和靖,御以長筭,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 察,弘以大綱,威懷外著。人皆比之王導,謂文雅過之。」 《王徽之傳》:「徽之子楨之,字公幹,歷位侍中大司馬長 史,桓元為太尉,朝臣畢集,問楨之:『我何如君?亡叔在』」 坐,咸為氣咽。楨之曰:「亡叔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 一坐皆悅。

《世說新語》:許元度送母,始出都,人問劉尹,元度定稱 所聞不?劉曰:「才情過於所聞。」

許掾年少,時人以比王苟子,許大不平。時諸人士及 于法師,並在會稽西寺講,王亦在焉。許意甚忿,便往 西寺,與王論理,共決優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許復 執王理。王執許理,更相覆疏。王復屈許謂支法師曰: 「弟子向語何似?」支從容曰:「君語佳則佳矣,何至相苦 邪?」豈是求理中之談哉!

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後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 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時恭嘗行散,至京口射堂,于 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司馬太傅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羅羅清 疏。」

殷仲堪喪後,桓元問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 文曰:「雖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暎徹九泉。」 《晉書慕容盛載記》:盛聽詩歌及周公之事,顧謂群臣 曰:周公之輔成王,不能以至誠感上下,誅兄弟以杜 流言,猶擅美於經傳,歌德於管絃。至於我之太宰桓 王,承百王之季主,在可奪之年。二寇闚𨵦,難過往日。 臨朝輔政,群「情緝穆,經略外敷,闢境千里,以禮讓維 宗,親德刑制群后,敦睦雍熙,時無二論。勳道之茂,豈 可與周公同日而言乎!而《燕》詠闕而不論,盛德掩而 不述,非所謂也。」乃命中書更為《燕頌》,以述恪之功焉。 又引中書令常忠、尚書陽璆、祕書監郎敷于東堂問 曰:「古來君子,皆謂周公忠聖,豈不謬哉?」璆曰:「周公居 攝政之重,而能達君臣之名,及流言之謗,致烈風以 悟主,道契神靈,義光萬代,故累葉稱其高,後王無以 奪其美。」盛曰:「常令以為何如?」忠曰:「昔武王疾篤,周公 有請命之誠,流言之際,義感天地;楚撻伯禽,以訓就 王德。周公為臣之忠,聖達之美,《詩》《書》已來未之有也。」 盛曰:「異哉二君之言!朕見周公之」詐,未見其忠聖也。 昔武王得九齡之夢,白文王,文王曰:「我百爾九十,吾 與爾三焉。」及文王之終,已驗武王之壽矣。武王之筭 未盡,而求代其死,是非詐乎?若惑於天命,是不聖也。 據攝天位而丹誠不見,致兄弟之間,有干戈之事。夫 文王之化,自近及遠,故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周公 親遺聖父之典,而「蹈嫌疑之蹤,戮罰同氣,以逞私忿, 何忠之有乎!但時無直筆之史,後儒承其謬談故也。」 忠曰:「啟《金縢》而反風,亦足以明其不詐。遭二叔流言 之變,而能大義滅親,終安宗國,復子明辟,輔成大業, 以致太平。制禮作樂,流慶無窮,亦不可謂非至德也。」 盛曰:「卿徒因成文而未原大理,朕今相為論之。昔周 自」后稷,積德累仁,至于文、武,文、武以大聖應期,遂有 天下,生靈仰其德,四海歸其仁。成王雖幼統洪業,而 卜世脩長,加呂、召、毛、畢為之師傅,無周公攝政,王道 足以成也。周公無故以安危為己任,專臨朝之權,闕 北面之禮。管、蔡忠存王室,以為周公代主,非人臣之 道,故言「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當明大順之節,陳誠 義以曉群疑,而乃阻兵都邑,擅行誅戮,不臣之罪,彰 於海內,方「貽王《鴟鴞》」之詩,歸非於主,是何謂乎?又周 公舉事,稱告二公,二公足明周公之無罪,而坐觀成 王之疑,此則二公之心亦有猜於周公也。但以疏不 間親,故寄言於管、蔡,可謂忠不見於當時,仁不及於 兄弟,知群望之有歸,天「命之不在己,然後返政,成王 以為忠耳。大風拔木之徵,乃皇天祐存周道,不忘文 武之德,是以赦周公之始愆,欲成周室之大美。考周 公之心,原周公之行,乃天下之罪人,何至德之謂也! 周公復位,二公所以杜口不言其本心者,以明管、蔡 之忠也。」又謂常忠曰:「伊尹、周公孰賢?」忠曰:「伊尹非有 周公之親,而功濟一代。太甲亂德,放於桐宮,思愆改 善,然後復之,使主無怨言,臣無流謗,道存社稷,美溢 古今。臣謂伊尹之勳有高周旦。」盛曰:「伊尹以舊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