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喜等四人,乞依此例。」不許。
完顏霆,本姓李氏。貞祐中,以功賜國姓。
烏古論長壽,本姓包氏。泰和時以功賜姓。
梁佐、李齩住,貞祐時,皆以功賜國姓。 張甫、張進,元光時,皆以功賜姓「完顏氏。」
張資祿,興定中,以功賜姓,女奚氏,後死節。
楊沃衍以功,賜姓兀林荅氏,後死節。
郭蝦䗫,以功賜姓顏盞氏,後死節 蘭州。汪三郎內附,賜姓「完顏。」
西京都統程琢有功,詔賜琢姓夾谷氏。琢請曰:「前代 皆賜國姓,不繫他族,如蒙更賜,榮莫大焉。」詔更賜《完 顏氏》。
蒙古國用安降於金,賜姓完顏氏。
元李恆,其先於論氏,唐末賜姓李,世為西夏。
察罕本姓烏密氏,元太祖賜姓蒙古。又察罕,西域紇 城人,生時月白如晝,國人謂「白」為「察罕」,故名察罕。後 仁宗與論帝王賜姓命氏之事,因賜姓白氏。
賀惟一,順帝賜姓蒙古氏,名太平。至正六年,拜御史 大夫。故事,「臺端非國姓不授」,太平固辭,詔特賜姓。 至正二十五年,立次皇后奇氏為皇后,改奇氏為肅 良合氏。
以上皆因《恩賜》而改。
漢淮南王英布,少時以罪被黥,遂為黥氏。
東漢明德馬皇后以馬何羅謀逆,惡其同姓,改為莽 氏。
吳孫皓以孫秀奔魏,改為「厲氏。」
宋孝武帝以竟陵王誕反於廣陵,改其姓留氏。 齊武帝以巴東王子響叛逆,改為蛸氏。
梁武帝以豫章王綜叛降於魏,改為悖氏。又賜武陵 王為饕餮氏。又二兄常挾妻族欲害武帝母氏,言之 武帝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為悖德,吾他日即位, 當賜姓悖氏。」後如其言。
隋煬帝誅楊元感,改為「梟氏。」
唐武氏立為后,改皇后王氏姓為「蟒」,良娣蕭氏姓為 「梟。」
乾封元年,改其異母兄武惟良為「蝮氏后」,與惟良有 夙怨也。
瑯琊王沖據博州,起兵誅武氏。沖父豫州刺史、越王 貞舉兵相應,兵敗,改姓為虺氏。韓王元嘉、魯王靈夔、 范陽郡王靄、黃國公譔、東莞郡公融及長樂公主皆 改姓虺氏。紀王慎流于巴州,亦改姓虺。
元宗以竇懷正附太平公主謀逆,追戮其尸,改為「毒 氏。」
以上皆由貶斥而改
《春秋》宋以武公名司空,改「司空」為「司功氏。」
晉以僖侯名司徒,改「司徒」為「司成氏。」
籍氏出安定,避項籍諱,改為「席氏。」
奭氏避漢元帝諱,改為「盛氏。」
荀卿《漢書》避宣帝諱改「孫卿。」
莊氏避明帝諱,改為「嚴氏。」
如「嚴助」 、「嚴君平」 、「嚴光」 ,皆避諱而改者也。
慶氏避安帝父諱改「賀氏。」
宋賀萬回自號「慶湖遺老」 ,不忘所始也。然以「湖」 就己,人皆笑之。
師氏避晉景帝諱改「帥氏。」
姬氏避唐明皇諱,改周氏。
侯景以其祖名翊周,乃改「周石珍」 、周弘正等皆為姬姓。
弘氏避唐明皇諱,改「洪」氏。又有改李氏者,李含光是 也。
邴氏避高祖父諱改李氏。
淳于氏避唐憲宗諱改「于氏。」
啖氏避唐武宗諱改「澹氏。」
閩人沈氏,避閩王審知諱,去「水」為「尢。」
宋初,匡氏避太祖諱改為主氏。政和中,詔民閒不得 以「主」稱氏,復改為「康。」
陶穀本姓唐,避晉祖諱改為「陶。」
《湯悅》本姓殷,名崇義,仕南唐為宰相。建隆初歸宋,避 宣祖廟諱,改姓湯名悅。
文潞公彥博,本姓敬,其曾大父避石敬瑭諱,更姓「文。」 至漢,復姓「敬。」入宋,避翼祖諱,又復姓「文。」
「敬」 字有去文而為「苟」 者,所避諱,與文氏同。
商氏本姓殷,避宣祖諱改「商。」
恆氏避宋真宗諱,改為「常氏。」
洪擬本姓弘,其先避南唐主諱,改姓洪,後復避宣祖 廟諱,遂因之。又《孝義傳》云:「洪文撫,建昌人,本姓弘,避 宣祖廟諱改焉。」文、撫、擬恐是一家也。
桓氏避欽宗諱,改為「亙氏。」
紹興時詔
勾氏自建炎以來,避高宗嫌名,更易各不同。有易其 姓字者,紹興進士《勺聲》是也。有更其音者,史館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