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十八卷目錄
氏族總部藝文
宰相世系表序 唐書
高士廉傳贊 同前
論姓氏 宋林駉
姓氏異同辨 章俊卿
總論姓氏 前人
論不賜姓 前人
論唐太宗撰氏族志 唐仲友
論唐氏族志 林之奇
宋賜李繼捧姓名為趙保忠發明
尹起莘
宋賜李繼捧姓名為趙保忠廣義 前人
營衛志部族序 遼史
完顏仲元等傳贊 金史
論唐氏族志 元弋直
同姓名辨 明王圻
古今萬姓統譜序 王世貞
萬姓統譜自序 凌迪知
氏族博考序 吳京
奇姓通序 周延儒
奇姓通序 王命新
奇姓通序 張瑋
奇姓通序 夏樹芳
氏族典第十八卷
氏族總部藝文
《宰相世系表序》唐·書
「唐為國久,傳世多,而諸臣亦各修其家法,務以門族 相高,其材子賢孫不殞其世德,或父子相繼居相位, 或累數世而屢顯,或終唐之世不絕。」嗚呼!其亦盛矣! 然其所以盛衰者,雖由功德厚薄,亦在其子孫。作《宰 相世系表》。
《高士廉傳贊》同前
古者受姓受氏,以旌有功。是時人皆土著,故名宗望 姓,舉郡國自表,而譜系興焉。所以推敘昭穆,使百代 不得相亂也。遭晉播遷,百宗蕩析,士去墳墓,子孫猶 挾系錄,以示所承,而代閥顯者,至賣婚求財,汨喪廉 恥。唐初流弊仍甚,天子屢抑,不為衰。至中葉,風教又 薄,譜錄都廢,公靡常產之拘,士亡舊德之傳,言李悉 「出隴西,言劉悉出彭城」,悠悠世胙,訖無考。按冠冕皂 隸,混為一區,可太息哉!
《論姓氏》宋·林駉
《子長之序》,司馬氏所出也。其先司馬適晉,後復奔魏。 《子雲之序》,揚氏所出也,其祖食采晉陽,後為陽侯。二 公之序詳矣。然按之《春秋》,隨會奔秦,後自秦入魏,入 魏而還晉,豈有自晉而奔魏之理?則知子長之說也 妄。考之張衡言:「晉士大夫食采於陽,為陽氏食我有 罪而陽氏滅,無有所為揚侯者。」則知子雲之說也疏。 「嗚呼!子長,子雲,漢大儒也,所序又復自姓也。本末源 流,錯繆無據。」愚欲以一己之見而論他人之譜牒,噫 難矣哉!雖然,亦不可不論也。古者姓氏之權出於上, 故「姓氏易明。後世姓氏之權出於下,故姓氏難考。」夫 為齊、為魯、為宋、為衛,賜氏以國也;為戴、為武、為宣、為 穆,賜氏以諡也,賜氏以官,則若司寇、「司馬;賜氏以爵, 則若王孫、公孫;賜氏以字,則若孟孫、叔孫;賜氏以居, 則若東門、西門、三烏、五鹿,以志賜也;巫、卜、匠、陶,以志 事也。籍談之籍,以其司晉之典;董狐」之董,以其董晉 之史。凡此皆上所命也。自夫王制不明,私意妄改,往 往有紛錯變亂之失。嗟夫!表功德,厚親族者,姓也;制 婚姻,明人倫者,姓也。其可輕乎哉?邾子之後去邑而 為朱氏,邘叔之後去邑而為于氏。《疏氏》至束晳,去足 以為束橋氏,至周文帝去木而為喬,此以字而訛其 姓也。夏啟封支子於莘,而其後為辛氏。周武王封虢 叔於西虢,而其後為郭氏。步搖氏訛為慕容,奚氏訛 而為稽,此以聲相近而訛其姓也。趙奢因封馬服君, 其後轉為馬氏。田千秋因乘小車,其後轉為車氏。京 房本姓李也,推律而為京。陸羽不知所出也,筮易而 姓陸。慶純因避安帝諱,轉為賀氏。禿髮賀,以魏太武 謂與同源,轉為源氏。楚人以項籍之故而易籍為席。 閩人以王審知之故而易沈為尢。是數者,非更姓之 私乎?灌孟本張姓也,為灌嬰舍人而冒為灌氏。員凝 之本劉姓也,慕伍員忠烈,而冒為員氏。李元諒本安 姓也,養於閹尹,而冒為駱氏。衛青本鄭姓而冒姓衛, 鄭注本魚氏而冒姓鄭,是數者,非冒姓之偽乎?竊嘗 深究其弊,自族別而為姓,姓別而為望,望別而為房, 故姓多則訛其族,望多則訛其姓,房多則訛其望,必 然之理也。今夫劉氏一族,自堯陶唐氏,至秦為劉氏, 而其姓有六。媯氏一族,自舜別為姚氏,至齊王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