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員外常侍,轉步兵校尉。大司馬安定王休薨,未及 卒哭,嵩便遊田。高祖聞而大怒,詔免官。後從平沔北, 累有戰功,除左中郎將,兼武衛將軍。高祖南伐,蕭寶 卷將陳顯達率眾拒戰,嵩身備三仗,免冑直前,將士 從之,顯達奔潰,斬獲萬計。以功賜爵高平縣侯。世宗」 即位,以武衛將軍兼侍中,出為平南將軍、荊州刺史。 既而除平北將軍、恆州刺史,轉平東將軍、徐州刺史, 又轉安南將軍、揚州刺史。蕭衍將田道龍、何景先等 領卒三千,規寇陸城,嵩遣兼統軍李叔仁等破之。衍 征鹵將軍趙革屯於黃口,嵩遣軍司趙熾往討之。先 遣統軍安伯醜潛師夜渡,伏兵下蔡。革率卒四千逆 來拒戰,伯醜與下蔡戍主王虎等前後夾擊,大敗之, 俘斬溺死四千餘人。統軍李叔仁等夜襲硤石之賊, 又破之。衍將姜慶真專據肥汭,冠軍將軍曹天寶屯 於雞口,軍主尹明世屯東硤石。嵩遣別將分擊之,俘 斬大半,於是威名大振。後為蒼頭李太伯等同謀,害 嵩并妻穆氏及子世賢,贈車騎將軍、領軍,諡曰「剛侯。」
元贍
按《魏書任城王傳》:「嵩弟贍,字道周,高祖時宗正少卿、 龍驤將軍、光州刺史、散騎常侍、左將軍,遷平東將軍、 兗州刺史。頗愛書史,而貪暴好殺。澄深恥忿之,絕其 往來。有四子:長子遠,尚書郎。」
元英
按《魏書南安王傳》:「南安王楨子英,字虎兒,性識聰敏, 博聞強記,便弓馬,解吹笛,微曉醫術。高祖時為平北 將軍、武川鎮都大將、假魏公。未幾,遷都督梁益寧三 州諸軍事、安南將軍、領護西戎校尉、仇池鎮都大將、 梁州刺史。高祖南伐,為梁漢別道都將。後大駕臨鍾 離,詔英率眾備寇境上。英以大駕親動,勢傾東南,漢 中有可乘之會。」表求進討,高祖許之。蕭鸞將蕭懿遣 將交戰,攻圍九十餘日,戰無不克,被敕班師。以功遷 安南大將軍,賜爵廣武伯。在仇池六載,甚有威惠之 稱。父憂解任。高祖討漢陽,起英為左衛將軍,加前將 軍,尋遷大宗正,又轉尚書,仍本將軍,鎮荊州。蕭寶卷 將陳顯達等寇荊州,英連戰失利。車駕至南陽,免英 官爵。世宗即位,行徐州,還復尚書、廣武伯。蕭寶卷遣 將軍陳伯之寇淮南,司徒彭城王勰鎮壽春,以英為 鎮南將軍,率眾討之。英未至,賊已引退。勰還,詔英行 揚州。後以軍功拜吏部尚書。以前後軍功,進爵常山 侯。尋詔英使持節、假鎮南將軍、都督《征義陽》諸軍事, 率眾南討,大有戰功。世宗大悅,改封中山王。蕭衍遣 將軍寇肥梁,詔英使持節,加散騎常侍、征南將軍、都 督揚徐二道諸軍事,率眾十萬討之,所在皆以便宜 從事。擊破陰陵,斬衍將二十五人,及擄首五千餘級。 又頻破賊軍於梁城,斬其支將四十二人。英於鍾離 城隨水狹處營造浮橋,至四月,水盛破橋,英及諸將 狼狽奔走,士眾沒者十有五六。有司奏英經算失圖, 案劾處死,詔恕死為民。後京兆王愉反,英復王封。除 使持節、假征東將軍、都督冀州諸軍事。英未發而冀 州平。時郢州治中督榮祖潛引蕭衍軍以義陽應之, 三關之戍並據城降衍。詔英使持節、都督南征諸軍 事。英擊擒其大將六人,支將二十人。還朝,除尚書僕 射。永平三年,英薨,諡曰《獻武王》。
元怡
按《魏書南安王傳》:「英弟怡,起家步兵校尉,轉城門校 尉,遷鄯善鎮將。所在貪暴,為有司所糾,逃竄得免。延 昌中,卒。莊帝初,以參朱榮婦兄,超贈驃騎大將軍、太 尉公、雍州刺史、扶風王。」
元鸞
按《魏書城陽王傳》,「城陽王長壽,長子多侯,早卒。次子 鸞,字宣明,始繼叔章武敬王,及兄卒,還襲父爵。身長 八尺,腰帶十圍,以武藝著稱,頻為北都大將。高祖時 拜外都大官,又出為持節都督河西諸軍事、征西大 將軍,領護西戎校尉、涼州鎮都大將。後朝於京師,會 車駕南討,領鎮軍將軍,定都洛陽。高祖幸鄴,詔鸞留」 守。及開建五等,食邑一千戶。除使持節、征南大將軍、 都督豫荊郢三州、河內山陽東郡諸軍事,與安南將 軍盧淵、李佐攻赭陽,不克,敗退而還。降為定襄縣王。 後以留守之功,還復本封,除冠軍將軍、河內太守。轉 并州刺史。世宗初,除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後轉安北 將軍、定州刺史。鸞愛樂佛道,修持五戒,不飲酒食肉, 積歲長齋。繕起佛寺,勸率百姓共為土木之勞,公私 費擾,頗為民患。正始二年薨,諡懷王。
元彬
按《魏書章武王傳》,「章武王太洛無子,以南安惠王子 彬為後。彬字豹兒,襲爵,勇健有武用,出為使持節、都 督東秦豳夏三州諸軍事、鎮西大將軍、西戎校尉、統 萬鎮都大將、朔州刺史,以貪惏削封。是時吐京反,詔 彬持節假平北將軍,行汾州事,率并肆之眾往討之。 吐京平,仍除征鹵將軍、汾州刺史。」胡民去居等六百 餘人保險謀反,扇動徒類。彬請兵二萬,有司奏許之